车险明明白白消费还是太难
所属分类:
2013-2-17 16:52:25
加入收藏明明白白消费还是太难
对于有车族来说,车险是必需品。然而想弄明白钱到底花在什么地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保费是如何计算的?上海诸多财险公司都表示非常复杂。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车险条款、费率都不尽相同,所以很难进行比较。单个险种费率差别也很大,有的公司费率为千分之12.6,有的公司为千分之16.2,保额不同,保障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另外,语言表述灵活,上下浮动空间很大,具体情况很难判断。比如新车、续保车、汽贷购车、不同推销方式等,太多因素影响保费优惠比例。甚至同一台车同一家保险公司不同的业务员做出的报价也不会是相同的。这个价格主要靠系数调节,而这个系数又与驾驶员的年龄、车况有关系。所以即便是专业人士也要费一番思量。
太平洋财险的业务员曾向记者提供过一份 《车辆保险基本险费率表》。事实上,面对这些表格上一堆抽象的数字,普通人的确摸不着头脑。而绝大多数车主希望了解的也并不是各家公司、各个险种的费率。他们想知道的只是花多少钱,买什么样的险种,买了这个险种后,如果出险,可以获得多少保险赔款。如果每家公司都能开出这样一个 “傻瓜式”的车险单,客户就不会一头雾水。商业车险毕竟是保险公司的市场行为,消费者不反对有价格区别,但至少应该有一个平台集中、公开、透明地展示各保险公司的指导价格,让消费者做到心中有数。
而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而言,目前车险市场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12家有电销车险资格的公司中,中国平安、太平洋财险和人保财险三家占据了75%接近80%的份额。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已经成了行业内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目前车险分为A、B、 C三种不同条款,但条款内容同质化高于90%。就此而言,单靠价格已经没有太多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表示,在价格、内容同质化现象凸显之后,财险公司便开始在服务的升级和优化上寻找竞争突破口。如果还是靠价格 “打闷包”赚钱,长远来说受损的可不仅仅是消费者。因此,与传统渠道相比,目前电销、网销这样的远程交易,其背后需要解决的是人性关怀服务细致的缺失问题,而关怀的首要前提应该是价格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