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积极推动保险兼业机构专业化 破解监管难题
继6月底保监会将保险中介机构的股东限定为银行、邮政、汽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等机构之后,时隔两月,保监会再度力推保险中介专业化。
8月31日,保监会发文鼓励银行、邮政、车商(统称为兼业机构)开设保险中介机构,推动兼业机构专业化。
业内人士称,保监会此举意在从险企和银、邮、车商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中剥离出一个渠道,以便监管。
尽管各方反应不一,但据广东、内蒙古、西安、厦门、湖北等地保监局今年上半年摸底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对银行代理保险专业化改革有较高的热情,正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试点。
兼业机构监管破题
8月31日,保监会发布《2012年上半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经营情况》(以下简称《经营情况》),称鼓励银行、邮政、汽车相关企业设立保险中介公司或与现有保险中介公司合作,将兼业代理网点统一纳入保险中介公司管理。
此前的2010年,世界银行曾对我国金融监管评估提出建议,建议银行成立专门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从事保险销售,实现银保业务与银行主营业务相隔离。
按照保监会此番设想,通过由银行或者关联方出资、银行与现有经纪或者代理公司合作等方式,实现银行代理保险专业化,能够从体制机制上根本扭转销售误导、商业贿赂等各种突出问题,实现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关系合法、真实、透明。
在营销员、银行等销售成本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保险中介在销售中的贡献日益突出。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保险中介实现保费收入12000多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6%。以从事寿险营销不到5年的泛华和华康两家中介公司为例,2011年寿险代理保费规模分别达到8.65亿元和10.64亿元,对比同年61家寿险公司保费规模排名,分别排在第38位和第36位,业务规模和成长性超过了很多成立时间长的寿险公司。截至2012年2季度末,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1家。
而伴随着中介的渠道作用日渐重要,中介业务违法违规问题也更为普遍:2011年全国36个保监局查处违法违规套取资金8065.8万元,涉及保费8.55亿元。121家违法违规的保险代理机构中,虚构中介业务、虚开发票的机构达56家,涉及金额2.4亿元。
而且,保监会在检查中发现,某些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是保险公司的高管或亲属,一些代理机构往往沦为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的帮手。
中介市场势必清理,但面对2551家中介机构,保监会很难做到监管无死角,而且保监会也难以监管银行、车商的网点。
“销售误导的关键就在渠道。其中车商、银行、邮政等兼业代理机构的渠道关系更复杂,涉及银行、汽车所在的其他部门,监管非常难。”某业内人士透露。
而业内有观点认为,解决监管难的可行办法之一是在保险公司、银行、车商复杂的关系中建立保险中介公司,将兼业代理网点统一纳入保险中介公司管理,即所谓兼业代理专业化,把问题、责任集中到中介公司这个渠道层,“这样监管在保监会的职责范围之内,整治更为直接,更有力度。”上述人士说。
银、邮、车商反应不一
对于保监会此举,市场反应冷热不一。
上述业内人士透露,已有数家大型车商正在准备资金拿牌照。去年9月份获批成立的河北盛安汽车保险销售有限公司,就是第一家股东为汽车经销商的保险销售公司。
而不少小型车商则相对冷淡许多。“就算成立了一家中介公司,还是要和各保险公司谈合作,该走的流程都一样,没有必要。”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总经理认为,政策对小保险公司有利,因为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少、理赔速度慢,和大公司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渐渐被4S店抛弃。“倘若这些小型保险公司和车商合作,成立保险中介公司,那么就能卖独家车险了。”
除了正处于改革期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保险纳入通盘考虑,成立了保险销售公司之外,部分银行开设保险中介公司的意愿亦不强烈。
“中介公司很多,但做得风生水起的屈指可数,其发展模式还待商榷,需要一段时间观察、研究和评判。而且政策刚出来,没有必要这么早做。”某银行人士称。
不过部分区域性银行对自设保险中介公司有一定兴趣。保监会在《经营情况》中提到,上半年,广东、内蒙、西安、厦门、湖北等保监局进行了摸底调研,部分区域性商业银行显示了较高的改革热情,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并进行试点。
保监会改革的意愿坚决。根据保监会《中国保险中介市场报告(2011)》指出,“十二五”期间,保监会将“鼓励保险销售走向专业化分工,引导车商、银行等保险业务代理机构加速专业化进程”。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也表示“保险业从弱小起步,专业化分工是必然趋势,这样才能逐步成熟和壮大”,认为“监管部门需要顺应和引导这个潮流”。
一位保险中介经纪公司高管预计,保监会接下来不排除出台具体细则迫使车商、银、邮等兼业代理机构争取牌照的可能性,对兼业代理机构施加影响,否则便只能租用牌照,将利润分羹于他人,这是代理商们所不乐见的,最终会促使这些兼业代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开办中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