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让传统渠道的客户选择了电话车险这个“新东家”呢?
所属分类:
2013-5-8 14:59:07
加入收藏
长期以来,在买车险这事上,很多车主比较随意,尤其在车行等代理渠道购买,全凭人家介绍,很少精打细算,更谈不上量身定做。
表现之一:
草草上个全险了事儿
车主赵先生是新手,由于不懂车险,在保险业务员劝诫下买了“全险”,花费近8000元。后来和朋友一打听才知道没考虑周到:首先赵先生是新车,根本不用上“自燃险”;而且自己的车每天都停在车库,“盗抢险”也显得有些画蛇添足。车主不懂,觉得上全险就是全保险,而车行的业务员也没有那么专业,既然车主愿意上他们也就顺水推舟了。一方面是车主自己不懂,一方面车行也难以像保险公司一样给出专业建议。所以在车行经常出现车主草草上个全险了事儿的情况。难免花了冤枉钱。
对于赵先生这样的情况,平安电话车险一位座席经理介绍说:上不上全险是依照车主的自身情况而定的,车险的险种很多,主要看是不是适合车主的自身情况。我们推荐险种的原则是量身定做。
表现之二:
险种组合搭配不当
例如:商业三者险、车辆损失险事关车主切身利益,所以大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而私家车的货物险、营运停驶损失险则可以不买。车主为了安全宁可多保一些险种,糊里糊涂地买了不该买,或可以不买的险种。
更重要的是,一些业务员有时会背着车行故意误导车主,让车主尽量多投一些险种,以增加自己的业绩。对于这样的行为,由于无据可查,车行也很难对这样的业务员进行查处,车主自然很难讨回公道。这一点,在电话投保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但电话投保就不一样了。电话投保过程中,座席与车主的谈话是有录音的,平安公司的录音可保存15年。投保后车主一旦认为座席有误导行为,可要求调取投保录音来追究座席责任。这一明一暗的对比,也让更多车主开始倾向透明可靠的电话投保。
电话车险低价开路,车行力不从心
除了投保更公道、透明以外,电话车险最吸引车主的地方无疑是“价格优势”。
根据保监会的规定,透过电话购买车险,私家车商业险有15%的优惠,这对于很多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车主而言,商业险优惠15%是具有很大杀伤力的。电话车险价格上的优势,俘获了很多价格敏感型的车主。
目前,电话车险与车行传统渠道的差价,对于车主来说是很大的诱惑。以一车主购买的车险保单为例,在传统渠道投保商业车险,受保监局的7折限制令,以5000元的车险为例,其单面价格最低可以降到3500元;而通过电话车险投保,可在7折的基础上再降15%,也就是3500×(1-15%)=2975元,比传统渠道便宜了525元。
多数车主看重的还是价格上的实惠,从而选择电话投保。
表现之一:
草草上个全险了事儿
车主赵先生是新手,由于不懂车险,在保险业务员劝诫下买了“全险”,花费近8000元。后来和朋友一打听才知道没考虑周到:首先赵先生是新车,根本不用上“自燃险”;而且自己的车每天都停在车库,“盗抢险”也显得有些画蛇添足。车主不懂,觉得上全险就是全保险,而车行的业务员也没有那么专业,既然车主愿意上他们也就顺水推舟了。一方面是车主自己不懂,一方面车行也难以像保险公司一样给出专业建议。所以在车行经常出现车主草草上个全险了事儿的情况。难免花了冤枉钱。
对于赵先生这样的情况,平安电话车险一位座席经理介绍说:上不上全险是依照车主的自身情况而定的,车险的险种很多,主要看是不是适合车主的自身情况。我们推荐险种的原则是量身定做。
表现之二:
险种组合搭配不当
例如:商业三者险、车辆损失险事关车主切身利益,所以大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而私家车的货物险、营运停驶损失险则可以不买。车主为了安全宁可多保一些险种,糊里糊涂地买了不该买,或可以不买的险种。
更重要的是,一些业务员有时会背着车行故意误导车主,让车主尽量多投一些险种,以增加自己的业绩。对于这样的行为,由于无据可查,车行也很难对这样的业务员进行查处,车主自然很难讨回公道。这一点,在电话投保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但电话投保就不一样了。电话投保过程中,座席与车主的谈话是有录音的,平安公司的录音可保存15年。投保后车主一旦认为座席有误导行为,可要求调取投保录音来追究座席责任。这一明一暗的对比,也让更多车主开始倾向透明可靠的电话投保。
电话车险低价开路,车行力不从心
除了投保更公道、透明以外,电话车险最吸引车主的地方无疑是“价格优势”。
根据保监会的规定,透过电话购买车险,私家车商业险有15%的优惠,这对于很多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车主而言,商业险优惠15%是具有很大杀伤力的。电话车险价格上的优势,俘获了很多价格敏感型的车主。
目前,电话车险与车行传统渠道的差价,对于车主来说是很大的诱惑。以一车主购买的车险保单为例,在传统渠道投保商业车险,受保监局的7折限制令,以5000元的车险为例,其单面价格最低可以降到3500元;而通过电话车险投保,可在7折的基础上再降15%,也就是3500×(1-15%)=2975元,比传统渠道便宜了525元。
多数车主看重的还是价格上的实惠,从而选择电话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