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点近一年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又有新进展

 所属分类:深圳市车险   2013-6-14 22:57:46    加入收藏

深圳试点近一年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又有新进展。保监会下发《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在近日完成了意见征集,有消息称,完善后的终稿经有关部门审核将于2012年1月1日实施。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很多试点工作都会选择在此地“抢滩登陆”。在深圳试点近一年的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近日完成了意见征集,开始正式“嫁进门”,成为“当家太太”。

去年(2010年),曾经“铁板一块”的车险费率开始有所松动,继深圳之后,厦门、江苏、大连相继启动了车险费率浮动试点工作。

由于机动车辆保险在财产险种占有极大的比例,也是各家财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车险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国内的车险改革也选择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思路。

到目前为止,只有深圳完成了车险费率浮动的意见征集,准备磨刀霍霍、大展拳脚,其它各地的试点尚处于征求意见或调研阶段,但这已经令业界充满了期待。

然而,这并非国内首度进行车险费率改革。

从保险在我国复业至今,车险一直是伏案上的话题,备受关注与争议。而车险在我国所走的路径,也是崎岖折转。

和中国其他商品价格改革类似,车险产品和费率的管理经历了从无监管,到严格监管,再到逐步放松监管的过程。边探索、边反省、边改进,不停的尝试才能不断地完善。这期间,车险几次“重量级”事件不可小觑,迂回辗转之中,看似走了几次“回头路”,实则却是一直“向前走”的。

“放行”——让你自由地奔跑吧

2001年10月1日,时值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夜,全国车险市场费率改革试点正式启动,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广东。

当时,保监会下达文件,“在广东省进行机动车辆保险费率改革试点。车险费率由保险公司自主制订、监管部门审查备案。即从10月1日起,广东省的同一家保险公司,在不同城市可以实行不同的车险费率,在同一城市,各保险公司也可以实行不同的费率标准。”

然而,费率被彻底“放行”之后,一场价格大战便拉开了帷幕。

新进广东市场的华泰保险打响了第一枪。其方案是:将市场车险客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车险费率一律调低至55%;第二类是事业单位、银行系统(均是国有企业)等单位自用车辆则下调至35%;第三类是个人用车等非运营车辆则下浮25%,出租车等营运车辆费率不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赚头的业务似乎让人有点吃不消。大幅降价却并没有让华泰赚得真金白银,业务量反而下降了10%,保费收入下滑50%。原因何在?车险的客户其实是掌握在中介渠道手上的,华泰的折扣表面上让客户得利,实则削弱了中介的利润来源,显然,中介更乐意于叫卖让自己赚钱的保险。

明折无益,只能“暗战”。于是乎,很多明面上没有参与打折的公司,都加大了“回扣”的比例。用“割肉”、“出血”来形容当时的广东市场价格战,似乎也不为过。

尽管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车险费率改革试点跌跌撞撞走过了2年。

2003年1月1日起,全国各财险公司开始实施由各公司自主开发厘定的车险条款费率。4月1日,车险原统颁条款停止使用。

是年实施的新车险条款中,费率由原来的政府统一制定向市场化方向转变,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车险风险状况、车主安全驾驶记录等“从人”、“从车”、“从用”和“从区域”因素,自主开发设计个性化的车险产品。

然而,费率市场化之后。经过了一个明显的降价过程,车险于2004年、2005年连续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由于价格战,滥用资金,管控不严,车险的经营环境走向下坡路,车险业务几乎无利可图。

“一回头”——第一次 “折回”,我还要拴紧你

《道路交通法》以及交强险制度的出现,成为车险改革的一个转折。

2005年2月,《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2006年7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正式实施。嗣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出了包括车辆损失险和商业三者险两个险种的A、B、C三套商业车险产品,由中国人保、平安产险、太平洋(601099,股吧)财险等3家公司分别推出,其他保险公司则须从中任选一款使用。

同时,为遏制行业恶性竞争,监管部门下达车险优惠不得低于七折的“限折令”,保险协会重拾教鞭,将车险的条款又重新回归统一。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尝试悄然落幕。

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种声音,认为是车险费率化引燃了行业整体亏损的导火索。因为在此之前,国内车险经营基本上是盈利的。然而,不尽然。彼时的盈利大都得益于保险主体垄断和价格垄断,而且保险竞争主体少,竞争激烈程度远不能与当下相提并论。

市场永远都是向前的。有探索就会有收获。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成熟,车险费率改革虽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但也散发着自身的光点。

例如,在2003年实施车险管理制度改革之后,各公司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的产品,对繁荣车险市场、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车险费率市场化迫使各家保险公司都非常关注寿险精算,引进非寿险精算人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精算事业的发展。比如,平安产险公布了该公司制作的中国大陆第一份完整的车险精算费率表,该费率表是在平安保险公司自身经营的数据基础上,参照国外先进模式和经验制成,是中国车险精算系统与国际水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车险费率市场化之后,2004年,天平车险横空出世,某种程度上说,这算得上是改革的催化作用。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的车险公司,天平车险获批了独立于A、B、C以外的车险条款;同时,一些新的销售渠道亦开始崛起,例如车盟、盛大、从众等。这其中,还有部分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这些,都是改革的东风吹过之后的果实。

新车险出台的逻辑是:因为恶性竞争,导致车险亏损,特别是费率市场化之后,产品太过复杂,太不统一,比如当时人保财险的车险条款体系有8个主条款和11个附条款;太保产险推出的“神行车保”系列产品包括综合险、传统险、摩托车定额保险三大系列45种产品。这种状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状态。老百姓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根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保险公司、监管部门又徒增成本。与其放开,不如收紧。

于是,2007年版本的新车险回归了最初的“一统天下”。

“二回头”——你可以跑,因为我有了绳子

2001年试点,2003年正式实施的车险费率市场化,初衷是很好的。毕竟保监会统一制定费率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

只是,那时候的中国财险市场还是一个没有出过门的孩子,如果家长一下子就把他推到大门外的闹事上,他将会感觉无所适从。

韩国在1994年就推出了车险费率市场化,但直到2002年才把车险费率全面放开。费率市场化需要一个过程。而费率放开后,对各个保险公司的精算队伍的要求则会大大提升,需要他们掌握大量的数据并且反复的核算。若没有这样的实力,费率放开无益。

时至今日,被2007年“罢黜”的车险费率市场化,又开始了个别地点的试点工作,可以说,这又是一条“回头路”,这次“回头”,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些,可以试着让他自己出门看看了。

“2003年国内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尝试,由于缺乏统一的参考标准,各家公司为抢市场大打价格战。有鉴于此,这次监管部门并没有全面铺开,而是选择在几个具有车险信息平台的城市先行试点。此次费率改革建立在车险信息平台上,各种费率因子比较明确,标的风险有准确把握,因此不大会出现恶性竞争。” 一家大型财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另一家财险公司车险负责人则表示,费率改革长期来看是好事。车险费率改革将使保险公司架构以及经营运作更趋市场化。就国外情况看,汽车保险条款多达几十种,而且非常个性化,条款和费率是根据驾驶员的不同情况而制订的。“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因素自主确定费率是市场化的选择。”另外,车险费率改革对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倒逼保险公司改善资金运用的方式。

在车险信息平台逐步建立,费率因子明确的情况下,保监会也给深圳车险费率浮动定了范围,采用部分收紧的监管政策,此次局部地区部分公司的车险业务效果会怎样,我们还要边走边看。

但条件成熟之后,费率市场化着实是大势所趋。 

2013年6月7日

精打细算买车辆损失险
    车辆损失险简称“车损险”。负责赔偿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车辆自身的损失。 购买建议:车损险作为车险中对汽车影响最为直接的险种,如果不投保,车辆碰撞后的修理费用就得车主自己掏腰包了。无论新老车主,开车上路行车安全难以预计。加上有时候虽然事故责任不在自己,但为了出险方便或是其他因素,事故责任可能还是会划归本人,因此车损险建议还是应该购买。...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