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酝酿对外开放 或解交强险亏损困境
所属分类:
2013-6-27 21:05:04
加入收藏专家指出,由于外资公司在车险领域缺乏经验,要想实现盈利,还将面临诸多问题。
交强险酝酿对外开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金坚强16日在一场会议上表示,在实施交通强制险五年后,可能在明年对外资保险企业开放相关业务。
据了解,目前在华外资财险公司有20家。但只有几家外资险企经营了商业车险业务。就重庆而言,仅美国利保一家。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受“限外令”的影响,目前在华外资财险如要经营车险业务,只能采取与中资公司合作销售的形式。因此,很多外资财险公司选择摒弃车险业务。
而对于交强险对外开放的问题,保监会也经过了多次论证。不过,方案何时能批复尚需时日,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或解交强险亏损困境
根据2006年7月实施的《交强险条例》,在华外资财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车险业务,不能涉足交强险。
自《交强险条例》实施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资保险公司此项业务几乎一直处于亏损。据统计,2010年中资保险公司这一业务巨亏72亿元。
但在国外,交强险已运作多年,外资公司积累了先进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对外资开放,可借鉴这方面的经验,扭转亏损局面,并推动整个车险市场的发展。
外资公司面临两大难题
不过,重庆工商大学保险专家樊国昌教授认为,外资保险如要在车险方面实现盈利还需面临两大问题。首先,网点的建立,人员的配备,后援的升级还需耗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其次,目前外资公司较少涉足商业车险,从保险精算的角度出发,还需积累实战经验。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江汀 采写
钱经观点》
本报认为,以目前外资保险的保费规模,短期内难以对中资保险公司构成威胁。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51家外资财险的总保费占比仅为1.08%。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和客户服务方面的确更胜一筹。未来,中资保险公司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