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收入巨额保费
2011年,中国人寿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31亿元,同比下降45.5%。对此,中国人寿将原因归结为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导致的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
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人寿投资收益同比减少34.5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129.39亿元,同比增长646.2%,主要原因是受中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符合减值条件的权益类投资资产增加所致。中国人寿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人民币0.23元的末期股息,待2012年5月22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批准后生效。
2011年,中国人寿发行300亿元次级定期债务,截至去年底,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0%。中国人寿年报称,2012年将择机发行不超过380亿元次级定期债务补充附属资本,大致可以提升超过50个百分点的偿付率。在寿险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对中国人寿来说,保持200%的偿付水平比较合适。
2011年,中国人寿业务结构调整的效果逐步显现,续期保费较2010年同期增长20.9%,续期保费收入占总保费的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40.22%提升至48.62%。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保费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9.76%提升至32.56%。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较2010年同期增长8.4%,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33.81%提升至39.75%。意外险保费占短期险保费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51.13%提升至55.47%。不过,受其他金融产品冲击及银行保险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降低,致使中国人寿首年保费较2010年同期下降15.7%,首年期交保费较2010年同期下降7.8%。
2011年,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为201.99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人寿称,将加强以一年新业务价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和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鼓励各分公司销售业务价值高、业务期限长的产品,保持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实现保费收入275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4%。但受到重点发展长期期缴产品等业务结构调整的影响,保费收入增速同比有所下降。
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先生8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2009年,公司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在调整业务结构、优化投资布局以及强化风险控制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使公司业务在全年平稳健康发展。今年,公司将继续通过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强基础建设,持续推进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2年国寿市场份额由2011年的33.29%降至32.41%。在2012年保费贡献最大的9个省市,国寿在其中三个省市依然保持了市场份额增长,在其余6个省市均出现了份额下降。虽然保险公司频呼价值转型,但寿险大佬们对于市场份额从来丝毫不敢松懈。
2012年,在全国保费排名前列的包括江苏、广东、山东、北京、河南、上海、浙江、四川、河北9个省市,这些省市保费总额在全国保费中占比超过55%。
各地监管部门发布的保费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市场主体多,保险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前五大寿险公司市场份额总额分别由2011年的63.03%、62.61%降至2012年的57.77%和58.15%,国寿早已丧失对这些城市的统治地位,未能逃脱市场份额下滑的命运。
在浙江、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国寿虽然依然保持着霸主地位,但份额均较2011年有所降低。仅在四川、河南、江苏三省,国寿市场份额保持了上升。
此前,由于受到经济环境严峻、理财产品冲击和银行保险监管政策影响,整个寿险业都面临艰难转型。国寿的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兼顾规模和价值,同时确保市场主导地位不动摇。但对于向来稳坐寿险业第一把交椅的中国人寿来说,这并非易事。
2012年,中国人寿力推产品结构改善,拓展新兴销售渠道,组合推出了不少利润率和保障更多的保障型产品,降低了对银行保险和短期期交保费产品的高度依赖,当年国寿首次尝试通过柜面直销分红型保险,国寿上分与多家便利店签约销售激活卡保险产品。
以国寿在上海市场的表现为例,虽然该公司当年银保业务大幅下滑,但主要是由于趸交业务占比较高,且当年趸交保费收入较2011年同期大幅下滑,当年银保期交新单同比实现增长逾10%。
但受到规模下滑影响,价值转型之路面临挑战。为了在2013年开门红期间保费规模不落于同业,中国人寿针对银保渠道专门开发了趸交型产品,并加推5年期以下的保单。虽然诸多举措并举,2013年1月份开门红未达预期,中国人寿维持保费规模的压力仍然不小。考虑到2013年上海有望推出税延型养老产品,对于参与了试点的中国人寿是个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