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的出现与发展成为时代的趋势
所属分类:
2013-10-23 21:50:24
加入收藏在过去的长时间观察中,车主对于汽车保险可谓爱恨交加,当然,这中间存在个人主观因素,不过从行业长期的趋势来看,部分个案并不能解释我国汽车保险行业是否优劣,但是我们能够比较清楚的看到,车险行业正站在处于转向“文明行业”的十字路口,各大险企也从过去粗放式价格竞争,逐渐向“文明式”的服务比拼过度,当然,车友在实现可以通过网络车险的渠道来了解相关行业政策与制度。
近两年,电销渠道车险以其价格优惠、投保便捷的基础优势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近日,记者发现,随着电话车险竞争的日益激烈,投保价格只相差几十元的优惠已毫无吸引力,“比拼服务”成为险企争夺市场的关键。
而在2013年初期,一场大变革即将展开,先是相关部门公布了今年在二季度即将实施的车险费率透明化的政策,随后是外资险企进军汽车保险交强险销售的行列,然后是部分险企推出个性化车险定制服务,这些都是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最重要的当然是消费者的需求,作为车主来讲,我们更希望的是在购买汽车保险后得到应有的优质服务与售后保障。
记者采访多家保险公司车险部了解到,目前,从电话渠道投保,三大保险公司相同险种的保费只相差几元,如一辆市价在十几万元的汽车,在平安保险投保车损险、三责险、司机险、乘客险、强盗险、玻璃险、指定专修险7个险种需要花费3569.1元,而在太平洋保险投保同样险种花费共计3535.7元,人寿保险则为3528.6元,最多相差40元。“差价不多的情况下,一般会选择服务更到位、口碑更好的电话车险。”市民杨先生表示。
事实上,在今后,价格因素会随着时代的变革逐渐消减它的竞争力,毕竟一家运营良好的汽车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车险价格上,而更应该体现的是其服务行业的本质,只有做好了相关服务措施,与建立完善的服务流程机制,才能最终抓住车友的心。
记者发现,目前多家险企为比拼服务,还为电销渠道专门设置了“特殊服务险种”,如车主在某险企电话车险平台投保,便可按照自身需要调整车损险保额,既可以按新车购置价投保,也可以按车辆的实际价值投保。而另一些保险公司的电销平台上更是推出“发动机特别损失险”,如果市民经常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地段,遇大雨天气或积水,该险种可以理赔。
当然,在今年以改革为主旋律的汽车保险市场,我们将在未来看到一个全新的行业面貌,我们也要对它抱有一定的信心,毕竟一项政策的出台并不是能够马上立竿见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不断的改进,才能最终凸显它真正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