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险市场出现了盈利的曙光
已经在亏损路上连走了六年的上海车险市场,终于出现了盈利的曙光。
7月28日,记者从上海保监局获悉,上海财险市场综合赔付率已经降至59.65%,比全国水平低2.19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也降至27.96%,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海财险公司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尤其是车险业务,已经实现承保利润,财险业务承保利润率达到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上半年上海保费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上海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底,实现保费收入达477亿元,同比增长35.8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也是去年四个季度以来首次超过全国保费增速,其中寿险保费增速比全国高出3.86个百分点。
“一季度末,上海寿险保费增速比全国还低1.8个百分点,然而到了二季度,分红险保费达到25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48%,占寿险业务四分之三,拉动了上海整个寿险业务增长;而在产险业务上,车险业务增长也是最快的,增幅达到30%,同时车险的赔付率又有所下降,因此车险业务实现盈利对整个产险市场实现承保利润功不可没。”7月28日,上海保监局一位领导受访时分析。
车险六年首扭亏
在上海保监局举行的上半年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车险市场经过了长达六年的承保亏损之后,终于实现了来之不易的盈利,也成为今年上半年上海保险市场最大的亮点。
在解释上海车险市场整体实现扭亏为盈的原因时,上述保监局领导表示,首先是车险手续费自律公约的实行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使得财险公司销售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其次是车辆信息平台使得费率浮动因子有效执行,提升了车险保费充足率;第三是上半年保监局联合公安、交警等多部门合作打击虚假赔案,也使得车险赔付率逐步下降。
这位领导也表示,在商业车险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下半年上海还将建立车险零配件价格和车辆维修价格指导标准,并探索建立车险理赔风险预警制度。
“商业车险信息平台解决的是承保环节的问题,而零配件以及维修价格的统一旨在解决理赔环节的问题,同时避免信息不对称,对打击假赔案也有利。”8月3日,上海一家大型财险公司车险负责人告诉本报。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虽然上海车险市场整体已经实现盈利,但是上半年仍有11家中小产险公司承保亏损,比第一季度仅减少三家。
“从数据上看,除了三大保险公司之外,大多数财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增长速度是个位数,有的甚至是负增长,因此,预计下半年多家财险公司将有大幅提升车险业务指标的举动,包括大地、永诚等财险公司已经调高了下半年的业务指标。”8月4日,一位熟悉上海车险市场的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表示。
而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市场排名前三的三家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1.92亿元,市场份额20.37%;太保财险保费收入21.89亿元,市场份额20.34%;平安财险保费收入21.14亿元,市场份额19.64%。这一数据是近三年来三家公司保费收入首次如此接近,排名第四的大地财险保费收入3.95亿元,与前三名的保费差距如此之大也是首次。
分红险爆炸式增长
分红险成为推动上海寿险业务增长的助推器。
记者发现,上海寿险保费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达3.86个百分点,分红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近六成,成为当仁不让的销售利器。
“随着上海保监局力推寿险业务结构调整,上海寿险业务标准保费已经连续4个季度正增长,而且寿险赔付支出也同比有大幅下降的态势。”8月5日,上海保险同业公会一位负责人表示。
据记者了解,上半年,上海外资寿险公司标准保费的增速达到51.7%,相当于中资寿险公司的1.8倍。市场占有率也达到19.6%,较去年同期微增0.38个百分点。
其中,光大永明、交银康联依靠银行股东的网点优势,保费收入分别为12.1亿元和3.2亿元,增幅分别达到1415%和825%,但是光大永明已经转制为中资寿险,也让外资寿险市场失去一个重要的增长点。而寿险业的赔付支出36.9亿元,同比减少18.9%。受此利好影响,上海保险市场赔款和给付合计支付86.5亿元,同比减少6.6亿元,降幅达到7.1%。
在市场排名方面,平安人寿以73.5亿元的保费收入,继续领跑上海寿险市场;中国人寿(601628,股吧)、新华人寿、泰康人寿(601628,股吧)、太平洋(601099,股吧)寿险和光大永明分别位列2至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