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放宽车险承保和理赔条件

 所属分类:  2013-6-27 18:19:33    加入收藏
部分财险巨头带头违规抢规模的乱象,近日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媒体追踪报道不断,监管部门更是亮黄牌以示警告。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违规行为。激战车险手续费的背后,是各财险商对市场份额的一次保卫战,亦是财险巨头在今年“车险增量有限、车险改革将迎变数、电销模式遭遇瓶颈”这三重压力下的一场暗战、乱战。

  部分财险巨头的带头保卫战,掀开了今年全国车险市场乱象的序幕。

  车险增量似枯竭

  当券商相继抛出“财险业盈利高景气有望持续”这一论点时,身在财险公司分公司的基层负责人却不以为然。

  为业内人士所熟知的是,车险是财险业的大头,大部分财险公司的车险保费占比高达八九成。谈及今年业务情况时,一家中资财险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一脸焦虑。他坦言,今年车险市场十分严峻。

  首先,车险增量近似枯竭。“私家车等非营运类车险业务,因新车销售下滑,增量业务陷入低谷;货车等营运类车险业务,则受出口需求下滑导致物流运输业务减少,也出现明显的增量下滑。”

  其次,车险市场化改革在即。随着改革的临近,不少财险公司担忧:改革之后市场会出现较多变数,市场份额会因此受到冲击。

  再者,电销模式遭遇瓶颈。过去两年将车险保费带入高增长的电销模式,目前正陷入产品同质、价格同质,和在新增客户有限的情况下,存量客户被挖掘殆尽的困境。

  以车险电销主力军平安为例,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未公开的内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安产险在沪车险保费同比增幅为12.9%,而去年一季度的同比增幅却高达43.7%,增速明显下滑。

  一方面车险“蛋糕”在缩小,另一方面抢食者却与日增多。在市场严峻的形势下,财险新军的不断扩容,让财险巨头倍感压力,誓死捍卫市场份额。据知情人士透露,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就于3月底召开专题会,部署“车险市场份额保卫战行动”,并制定了二季度1.5亿的增量目标。

  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

  在财险巨头打响“保卫战”的同时,市场人士看到的却是保卫战背后的隐忧。

  从这场“保卫战”中,记者嗅到了“规模至上”、“牺牲利润”的味道。从市场一线获得的调查信息显示,除市场热议的手续费高企之外,为了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财险巨头开始放宽承保条件和理赔条件,往年因注重业务质量而采取的风控措施正在逐渐被放松。

  以某财险巨头分支机构为例,为响应总公司下达的保卫战计划,决定对车险家用车承保政策进行调整:如,放宽承保条件,将拒保条件放宽至出险次数8次以上;30万车价以上新车,划痕险金额不做控制性规定等。

  由于财险巨头主要竞争4S店、修理厂等中介渠道,因此,为抢占这个渠道的业务,部分财险巨头不惜放宽授予中介的服务查勘权限。如提高4S店代查勘的单次事故金额上限,提高汽车零配件的加价率等,这些“放宽”之举,形同于给4S店变相让利。

  除此之外,财险巨头甚至重拾“垃圾业务”。公交车、出租车、集装箱车,这些以往被财险巨头视为“出险率高、无利润可言”的鸡肋业务,却在市场份额保卫战的压力下,再度被其收入囊中。甚至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将集装箱车改为特种车承保,目的就是变相降低保费。

  只重保费数量、忽视保险质量,部分财险巨头“保费论英雄”的经营思路昭然若揭。市场人士纷纷感慨,规模至上的粗放式经营导向似有抬头迹象,2012年车险承保盈利前景堪忧。

2013年2月25日

车险理赔小事故可自己“买单”
    小事故可自己“买单” 向保险公司报案后,不要忘了收集与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相关的证明和材料,这些资料对以后的理赔非常关键。车主在找救援公司拖车、修理厂修车时,也要与保险公司及时沟通,以免对方开的价与保险公司的赔偿额相差太远。 专家提醒,对于一些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可由自己承担,因为由于没有或次数较少的理赔记录,第二年续保时就可享受低费率优惠。...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