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亏损背后的千亿市场
所属分类:
2013-8-2 13:44:59
加入收藏
自中国进入WTO谈判阶段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保险市场是否全面开放”作为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重要论据。2012年2月14日,中美发布《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中国明确表示将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修改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经过5年讨论,保险市场的大门终于开启,外资企业在保险行业被允许全面进入。
“打开大门迎接外资险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迟早的事,只是,这个时间点比很多人预想的早了些。”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保险行业作为最先全面开放的“金融先行军”,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亏损背后的千亿市场
在大门完全打开之前,中资险企仍躲在政府赋予的保护伞之下,享受着车险领域的绝对主导权。
受国家政策的约束,在华外资财险如要经营车险业务,必须“依附”于中资财险——外资财险与中资财险组合,先销售中资财险的交强险,再销售外资财险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下称“商业车险”)。
“中国的财险市场中65%左右的市场份额是车险业务,外资险企受制于政策约束,不能在车险业务领域发挥,也就丧失了财险市场的半壁江山。”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林同文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目前,经营商业车险业务的外资公司不超过10家,包括利宝互助、三井住友、三星、国泰、安联、现代等。“他们只承保商业车险,市场份额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交强险并不是香饽饽,甚至是一个亏本生意。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自2006年7月1日实施交强险承保以来,除2008年略有盈利之外,交强险业务的整体亏损一年多于一年。2009年,交强险整体经营亏损29亿元;2010年,整体亏损7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交强险的价格一直是由国家统一制定,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可以发现,费率的标准明显偏低,所以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得不到保证,亏损也就成为了全行业的通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
即使如此,外资财险公司却一直眼巴巴地等着能“有资格亏本”,因为在连年亏损的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