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汽车保险事故处理和索赔时陷入索赔误区?
(1)要依法有据。当事人在索赔前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简称《民法通则》)、国务院2003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闰道路交通安全法》(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受害方既要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漫天要价,走人权益要求过分的误区。尤其不能非法扣车、打人,否则容易衍生出新的责权纠纷,使问题复杂化,增加事故处理的难度。
(2)要明白己方的责任。交通事故赔偿,要按照交通警察部门认定的当事人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等不同情况,承担相应的损失赔偿。即有过错的一方赔偿,无过错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双方有过错的,按事故责任大小分摊。例如,如果驾驶员负事故主要责任,一般应承担80%左右的损害赔偿;非机动车一方负事故次要责任,应承担20%左右的损失责任。
(3)要按直接经济损失计算。车祸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丧葬费、死亡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因交通事故损坏的车辆、物品等,应当修复,不能修复的折价赔偿。而医疗费(应当到交通警察部门指定的医院就诊)、交通费、住宿费等按照实际必须的费用,凭发票支付。
另外,受害方不能以不固定的收入计算损失额,也不要提出预期收入的损失等赔偿要求。
(4)要按统一的标准计算损失赔偿。各省、市、自治区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每年都会公布一次当年境内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有关费用的执行标准,它是依据省级统计局、民政厅提供的上年度国有单位同行业平均工资、平均生活费支出、丧葬费和居民困难补助等有关数据标准确定的,主要包括4项内容:
1)国有单位同行业平均年工资额。
2)城乡居民平均生活费。
3)丧葬费。
4)城乡居民困难补助费。
凡是在境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其相关费用一律按该标准执行,各地不能各行其是。
(5)要相信交通警察,不要私下了结。公安交通警察部门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主管单位,他们专司此职、训练有素,应该相信交通警察会公平、合理地划分事故责任和计算损害赔偿费。不要无端怀疑交通警察被对方“买通”,或者感叹己方没有“关系”,这样将使事故处理工作复杂化,使当事人耗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干扰交管部门的正常工作。
有的当事人怕麻烦,有的驾驶员害怕受到交通警察处罚,发生交通事故后不报案,采取双方私下协商解决的办法。例如肇事驾驶员与死者家属达成协议:只要答应“死者负全部责任”,便多给家属赔偿费等。这种“君子协定”由于缺乏客观公正性和法律依据,因而不受法律保护,往往留下“后遗症”,引发意想不到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