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盟保险的转变之路
一半股权作价2.5亿卖给中航工业集团公司
2004年开业的安盟保险公司,至今已有6个多年头。
16日,保监会批复了安盟保险变更注册资本金的申请,同意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由2.5亿元增至5亿元,增加资本金2.5亿元。新增资本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认购。这就是说,在增资后,安盟保险变身为合资保险公司,法国安盟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分别持有公司50%股权。
业务受困外资身份
安盟保险开业6年多,终于外资变合资。究其原因,外资身份使得业务受限不得不提。
“无论是对于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来说,进行身份的变更,都是出于对公司利益的考虑。在保险业,外资的身份相对于中资来说,并不占优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朱南军告诉记者。
他表示,相较于中资财险公司,外资财险公司在业务范围上受到了一些限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外资财险公司不允许经营交强险业务。而现在,车险(包括商业车险和交强险业务)在财险公司中的业务比重已经达到了70%左右,对财险公司的利润贡献大。
“在实际投保中,商业车险和交强险有联动作用,投保人往往更愿意在一家保险公司上交强险和商业车险,这样的话,如果出险,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理赔服务,如果不能经营交强险,自然会对商业车险业务造成一定影响。”朱南军说。
记者了解到,安盟保险2008年3月就获准开展商业车险业务,但作为一家外资财险公司,不能经营交强险,所以安盟保险“曲线救国”,从2009年开始,与中国平安、天平车险在车险方面进行合作。投保人在安盟购买了商业车险后,交强险由中国平安和天平车险两家提供,理赔时只需和安盟对接即可。
尽管有了应对办法,但不能直接经营交强险的“硬伤”还是对其商业车险业务造成了影响。数据显示,2010年安盟保险的车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353.19万元,承保利润为-1286.89万元。
对于公司车险业务上的困难,安盟保险并没有掩饰,在2010年信息披露报告中坦承,“机动车商业保险增长较快,然而受制于‘外资公司不能经营交强险’,安盟的车险业务发展并未达到理想情况。”
引入中航
“门外汉”
在业内人士看来,安盟保险外资变合资,比较“识时务”,但引入中航工业集团这个保险业的“门外汉”,是否有利可图不得而知。之前,在合资寿险公司中,曾发生由于中外方股东的理念差异,多家合资寿险公司股权变更的事件。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从合资寿险公司的现状看,有的外资股东与非金融业的中方股东合作上出现了摩擦,但实际上,引入“门外汉”可能另有考虑。一般的合资公司中,外方股东是有多年保险经验的资深大佬,负责合资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方股东没有保险业内经验,也不会在经营上参与很多,公司的CEO、CFO等人选都是由外方委派。
该业内人士分析,安盟保险引入中航工业集团,在业务发展上会受益。首先,中航工业集团自身的一些保险业务,如产险、责任险、意外险等业务可能会“肥水不流外人田”,转给安盟保险来做,这些“大单”或帮助安盟提高市场份额和行业知名度。在合资寿险公司中,就不乏这样的案例。2005年,中意人寿的中方股东中石油集团的一张200亿元的团险大单,让当时成立仅三年的中意人寿像坐火箭一样,在合资寿险公司中的排名一跃升至榜首。
此外,保险公司对于资本金要求很高,保险业务的拓展需要有持续的资本注入。因此,在外资保险公司的股权运作上,会考虑到新股东的持续注资能力。中航工业集团无疑在资金实力上很雄厚,这也是很多合资保险公司引入大型国企做中方股东的原因之一。
安盟保险在外资变合资后,业务重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外资保险公司发生的股权变化,如果是由管理层主导的,公司的业务结构一般来说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新进股东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己的意志。安盟保险是否会发生重大的业务结构调整目前并不明朗。
不过,有消息称,安盟保险在和中航签署协议时,就约定未来以农业保险为切入点,再带动商业保险市场的业务发展。
而根据公司公告,4月30日,总经理秦燕已经辞去安盟保险的董事和总经理职务,由副总经理劳义威担任2个月的临时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