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行业综合成本有效控制实现双丰收
上海财险行业发展红火,规模和利润实现双丰收。 2010年前11个月,沪上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79.86亿元,同比增长25.02%。这一增幅为近3年来的最高值:2009年全年增幅15.02%、2008年全年增幅11.24%、2007年全年增幅20.14%。
保费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沪上财险行业重新踏上盈利的正轨。2010年上半年,沪上财险公司承保利润率就达到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 “当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601099,股吧)产险的半年报相继发布后,超预期的保费和利润增长就给效益低迷的国内财险行业注入强心剂。目前看来,实现全年承保盈利几成定局。 ”沪上某中资财险副总经理对全年盈利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综合成本有效控制
从201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沪上财险公司经营效益提升明显,且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财险综合赔付率59.65%,比全国水平低2.19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27.96%,和全国水平基本一致。到2010年6月末,上海财险公司承保亏损的11家,比1季度减少3家。
有专家指出,虽然全年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但由于2010年下半年上海地区并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财险公司综合成本控制有序,实现全年盈利大有希望。“目前,沪上财险市场仍处于盈利状况向好的承保周期过程中。上半年整个财险业斩获的硕果,应该能够在下半年得以延续。”沪上财险公司对于全年承保盈利均表达乐观的预期。
上海财险市场经营效益的好转得益于车险的扭亏为盈。由于车险业务占据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半壁江山,一旦摆脱“有规模、没利润”的经营困境,便会直接提升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悉,沪上车险实现盈利有3个外部原因:手续费自律公约的切实履行,使得财险公司销售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车辆信息平台业务管控功能的有效发挥,使得费率浮动因子有效执行,极大提升车险保费充足率;多部门合作打击虚假赔案,使得车险赔付率逐步下降。
“2010年前11个月,沪上车险保费收入增幅达到28.04%,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摊薄了费用率。 ”知情人士透露。
上海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在商业车险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还将建立上海车险零配件价格和车辆维修价格指导标准,并探索建立车险理赔风险预警制度。“商业车险进平台解决的是承保环节的问题,而零配件以及维修价格的统一旨在解决理赔环节的问题,同时避免信息不对称,对打击假赔案也大有裨益。 ”
三大公司份额集中
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平洋产险的市场份额愈发集中。2010年前11个月,三大财险公司总计实现保费收入111亿元,市场份额59.99%,分别比2009年全年和2008年全年的市场份额提高3.3和4.34个百分点。不过,人保财险从原先领跑的位置滑落至第三,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数据显示,人保财险在沪上的市场份额由2009年全年的24.17%下滑至2010年前11个月的18.82%。
在盈利方面,三大财险公司同样领先。2010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全国承保业务实现盈利19亿元,业务占比达到72%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10.77亿元,直接带动整体承保盈利。平安财险全国净利润由2009年同期的负0.25亿元增加到10.88亿元。太平洋产险全国实现净利润 15.21亿元,同比增长136.5%。
中小财险公司不乏盈利者。大地保险全国34家分公司实现承保利润,2010年上半年承保利润总额为2.41亿元。大众保险2010年上半年承保利润率为4.76%,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以往依靠投资收益弥补财险公司才能实现盈利,但2010年承保业务有了利润,终于初步摆脱了对资本市场的依赖。 ”沪上某中资财险公司办公室主任发出如是感慨。
电销带来鲶鱼效应
事实上,在人保财险市场份额下滑的情况下,三大财险公司依旧保持整体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平安财险的异军突起是主要原因。而车险电销是平安财险实现沪上领跑的“杀手锏”。
“财险得车险者得天下。凭借电销的突破性增长,平安财险在车险业务方面已经扩大了领先优势。 ”知情人士表示。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平安财险沪上车险保费收入27.9亿元,领先太平洋产险3.3亿元、领先人保财险6.3亿元。
有专家指出,三大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竞争甚至可以归结于车险电销的竞争。从保监会已经批复的10多家财险公司的车险电销资质看,保险公司综合实力的强弱将决定电销发展的进度。
《上海保险年鉴》显示,2009年,人保财险沪上实现盈利777万元,太平洋产险沪上实现盈利9418万元,平安财险沪上实现盈利2.18亿元,而市场排名稍后的中华联合、天安、大众、华泰、太平、大地6家财险公司的利润合计为6448万元。“随着车险电销的铺开,今年三大财险公司很有可能再度实现盈利的集中。 ”有市场人士如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