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 的“忽悠”计 和商家关系好坏影响理赔金额
所谓关系“暧昧”,除了经销商能给保险经纪带来大量的客户群体外,保险经纪公司也能带给经销商巨大的利润。王雁介绍,目前一些汽车经销商与自己经常合作的保险公司,特别是一些小保险公司或者部分中资保险公司都存在有骗理赔金额的情况。同时,由于客户群体过多,经销商和保险中介往往会共同制造一些“无效”保单来骗取保险费用。
经销商-保险公司 的“忽悠”计
“一根保险杠,修了3000多”
在王雁向记者分析车险行业可能存在的风险的两天前,老王正对一次经销商的维修提出疑问。一次驾车中,老王的标致307和变道的奥迪A4碰撞。事故后,老王车尾保险杠被撞掉,“当时经销商表示,所有的维修费用可由保险公司理赔,我不需要为此支付任何费用。”
出于对经销商的信任,老王将车留在经销商那里修理。一天过后,当他去经销商那里提车时,经销商告诉老王,他的车修理花了3000多元,并且出具给老王一张修理清单。“看完清单后,经销商就把维修清单留了下来,我这里没有任何备份。”老王告诉记者,当时他考虑到反正不需要花钱,就把车开走了。可事后老王告诉记者,他现在怀疑车辆并没有修掉3000多元。“一个保险杠要花掉3000元?”老王对于经销商的报价虽然存有疑问,但是由于没有花自己的钱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事实上,标致307的前后保险杠的报价分别为830元和688元。
——这种就是经销商在保险公司骗保险款的具体表现之一。由于经销商和保险公司有长期合作,并且给保险公司提供了大量客户,所以一般保险公司特别是一些小的保险公司对于经销商特别信任,只要经销商能够出具相关的维修记录以及维修证明和相关文件,保险公司就能给经销商相应的赔款。
保险经纪-经销商 的“忽悠”计
你手上的车险保单是真的吗?
王雁表示,由于目前不少消费者在买保险时都通过经销商,经销商和不少保险经纪公司就存在一定的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一般这种欺骗就是先投保再撤保。”王雁告诉记者,一般消费者让保险公司代理买保险时,会让保险公司出具保单,然后再付款。实际上,消费者拿到保单后,很少会有人去核实保单的真实性,这样就造成了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共同欺骗消费者保费的情况。
王雁举例表示,一般经销商给保险经纪50个客户,经纪公司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先给着50个客户统统投保,然后在这50个客户中选择2到3个客户,把这些客户的保单从保险公司撤走,这样这两三个客户手上拿的保单就是无效的,而保险经纪公司又能赚取这部分的保险费用。“当然,保险经纪公司和经销商还是存在风险,如果被客户发现就可能产生很多问题。”王雁告诉记者,为了规避很多问题,保险经纪公司又和经销商一起合伙,如果出现小于千元的小故障和事故,保险公司和经销商就自行帮消费者处理,这样消费者在获得赔偿的情况下并不会质疑保单的真实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只要维修的钱不用自己出,就不会去质疑保单的真实性。对经销商来说,经纪公司及保险公司都是其骗理赔金的对象,他们不会出卖保险公司。对于经纪公司及保险公司来说,经销商手上握着重要的客户资源。由于这个链条涉及到的每个环节都有自身利益,所以经销商、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就会产生一定的利害关系。
经销商-车主 的“忽悠”计
和商家关系好坏影响理赔金额
对消费者来说,除了理赔和保单真实性两个方面可能会被经销商做手脚外,在获赔金额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获赔金额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保险公司都会给业务员一定的提成比例,而这些提成的回馈金额就会成为理赔金额差别的关键。”王雁透露,一般保险公司的理赔金额都是根据各自公司费率进行调整,一般是“费率系数×标的(保险费用)”这个公式得出的理赔价格。
消费者在购买相同的保险产品,支付相同价格的情况下,通过所谓的关系购买和在市面上直接购买往往产生的理赔价格会不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保险公司给予员工的提成金额会被一些保险中介或者经销商变成投保金额。
以一辆桑塔纳2000为例,两位消费者在经销商那里都用5万元购买了相同产品,其中一位如果和经销商关系比较好的话,经销商会将保险经纪公司给他们的一部份折扣转变成投保金,这样理赔时,由于一位消费者的投入金额比另一位消费者多,获得的赔偿也就相应增加。
延伸新闻:车险“双外包”带来新风险
目前就整体来说,由于车险业务在保险公司的利润构成中占比比较少,所以保险公司都喜欢将这部分的业务寻求代理商进行外包。而车险行业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比较混乱的现状,与整体行业背景有直接关系。
据了解,目前随着车险业务的逐渐成熟,保险公司将车险产品进行“双外包”的变得越来越多。
所谓的“双外包”就是指销售外包与理赔外包。保险人不自建车险销售团队,而是借助保险中介销售保险产品,同时将查勘定损等理赔工作也外包给合法的评估机构。
但是,就是这种双外包的现象,让不少保险经纪公司看到了其中的漏洞,消费者购买的保险质量往往参差不齐。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委托汽车经销商代为买保险的情况下,购买大公司的、口碑较好的保险产品,尽量避免小公司的保险品种,这样才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