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车险的手续费自律?
“现在的车险市场现状,一个字可概括:‘乱’。不少小公司的手续费都已经给到20%以上了,如果我们公司还是维持原来的手续费水平,那么与中介的业务合作就只能暂时停滞。”某保险公司老总无奈地向记者吐起苦水。
时隔两年,为什么上海车险手续费硝烟再起?
如何既能让财险公司有业务可做、又不使全行业亏损的悲剧再度上演?
既要保持业务健康增长、又要确保手续费“自律”的难点何在?
本刊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手续费上涨有隐情
沪上一家大型财险公司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某些优质业务,如价格20万元以上的车型或者历史赔付率较低的车型,我们会在销售费用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付给代理机构的手续费有时候能达到18%。
某综合汽车修理厂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每卖掉一笔车险,保险公司就会支付一定金额的奖励,低的每笔50元,高的每笔80元。谁给得多,我们就会向客户推荐哪一家的保险。 ”
记者又向4S店了解情况。一家4S店负责人表示,在手续费方面,我们和保险公司都已经签订了“总对总”的合作协议,因此商业车险代理手续费15%是肯定的。不过,有时候保险公司会通过旅游、开会、联谊等形式,增加我们的员工福利。
据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财险市场“领头羊”争夺战的升级、新设立公司对业务规模的迫切追求,是挑起这一轮手续费上涨的导火索。
据上海保监局统计,今年前2个月,平安财险上海市场份额占有率为18.8%,人保财险上海市场份额占有率17.9%,双方的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谁都有机会成为上海财险“龙头”。作为上海财险市场最大的单一险种,车险无疑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手续费竞争在所难免。
另外,上海财险市场主题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紫金、信达、浙商、鼎和都希望借助车险业务扩大各自的市场影响力。
据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统计,第一季度,“二年级”的紫金和信达,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分别增加2569万元和3814万元,位列全市车险增幅的第3和第5位;“一年级”的浙商和鼎和,车险业务占该公司总保费的比例分别达到74%和80%。
高品质业务遭争抢
去年,上海大多数财险公司已经实现盈利,而且是值得称赞的承保盈利。显然,在这一次的车险手续费竞争中,保险公司变得更为理智,尚不至于“好了伤疤,就忘了疼”。
记者从一家保险代理公司获悉,在为集卡、土方车、出租车投保的过程中,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支付手续费,更别说是向其索取更高的手续费了。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财险公司,目前都是规模和效益并重,在询价阶段就拒绝高风险车辆的商业险投保。
一位车险资深人士表示,前几年,车险代理手续费飙升至30%以上,保险公司不论是什么业务,都往兜里揣。如今不同,保险公司变得有的放矢起来。代理机构要拿到高的手续费,手里就必须先握有品质好的业务。
“今年的日子真难过,我们被抢走的都是品质不错的中介业务。与大公司相比,我们缺乏服务和品牌优势;与新公司相比,我们缺乏展业费用的优势。很多像我们一样的市场中游水平的公司,都遭遇业务挖角和业务负增长的问题。”一家财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老总感叹今年达标前景不乐观。
如何确保手续费自律
记者获悉,沪上十几家中小财险公司曾联名提议上海实行差异化的手续费自律,但遭到大型财险公司的抵制,最终不了了之。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目前车险市场的发展,到年末,人保、平安、太保3家公司的车险市场占有率合计将接近80%。如果说现在的中小财险公司还是理智的,到那时,可能市场将重新回归2008年的混乱局面。
“根据公司系统内部的交流,上海周边有不少地区都是在实行差异化的手续费自律,按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将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手续费上限,拉开2个百分点左右。这样,既能确保中小公司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又能鼓励大公司带头培育服务竞争的环境。 ”沪上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如是认为。
实际上,上海地区的大公司18%、中小公司20%的手续费现状,无意间也透露出市场对差异化手续费自律的认可态度。
专家认为,与其守株待兔式地等待同业举报,制定者不如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律公约的内容,以维护好市场的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