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寿集团甩卖中信证券的事件的介绍
所属分类:
2013-8-16 15:45:37
加入收藏
两年前,当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称“国寿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公开表示,不必对中信集团在中信证券上的持股比例与中国人寿相差不到10%担忧时,外界一片哗然。
现在看,这种担忧的确是多余的。
中信证券7月1日公告称,于2008年6月30日接到国寿集团(持有公司352574842股,占总股本5.32%)通知:国寿集团日前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陆续出售公司股份,截至2008年6月27日收盘,其尚持有公司股份329759132股(占公司总股份的4.97339%)。
“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保险公司的角色就是财务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公司与投资公司的区别并不大。”7月1日晚间,中国人寿一位高层如此评价母公司国寿集团的上述行为。
不过,已经足够脆弱的a股市场对此显然有自己的理解。
当日收盘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分别以超过7%的跌幅,引领券商板块整体杀跌。受此影响,大盘再次创出本轮调整的新低,收于2651点,逼近2500点整数关口。
“与最近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延长解禁期相比,人寿集团的这种减持行为所传递出来的空头信号较为强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行业研究员如此解读。
战术眼光?战略眼光?
公开资料显示,国寿集团所持中信证券股份主要是在2006年6月以9.29元/股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部分。
因中信证券在2007年实施了10转增10股,这1.5亿股旋即变成3亿股。据中信证券与国寿集团签订的定向增发协议,这些股份已于2007年7月解禁。
按照中信证券昨天23.92元的收盘价计算,国寿集团当年斥资13.94亿元认购的1.5亿股中信证券市值为71.76亿元。
由于中信证券在2006年和2007年还分别实施了每10股2元和5元的分红,国寿集团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合计获得1.05亿元的税前分红,扣除20%的税收,分红金额约0.84亿元。这样一来,国寿集团获得了58.66亿元的收益,比当初投入的13.94亿元增值4.21倍。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说,将持股由5%减持到4.97339%,意味着国寿集团后续减持中信证券可“悄悄”进行(即不再有通过中信证券对外公告的义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当初认购的中信证券定向增发股份高达3.5亿股,因此,据此计算,其获利总额比国寿集团还要多133%。
中投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赵明勋说,从国寿集团的角度考虑,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面对持续的下跌市,选卖出部分股票,属于正常的投资选择。
“上半年年报马上就要出了,从增色报表的角度看,特别是上市公司中国人寿,有减持的需要。”赵明勋说。
但从长远的战略投资角度看,赵认为这一举动“并非一定正确”。
他说,如果下半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推出,国寿集团此次卖出中信举动的合理性就需要重新考虑。
对此,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与本报记者交流时亦表示,“一方面理解人寿的选择,但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来说,减持中信证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紊乱的券商股估值
由于市场持续下跌,作为beta值极高的行业,券商股的确容易被投资者选择卖出。
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国寿集团和中国人寿对中信证券的持股比例,实际上与大股东中信集团相差“无几”,国寿集团此时选择跟随大市估出中信证券,短期内,对于投资者的打击显而易见。
“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寿集团对未来市场的担忧。”赵明勋说。
实际上,目前中信证券相比于其他券商股,14倍左右的市盈率可谓估值优势明显。
14倍市盈率是按照一季度中信的业绩来计算的,属于静态估值。面对二季度证券市场的继续下探,其动态市盈率可能已远远超过14倍。但相对目前海通证券52倍、国元证券61.8倍、宏源证券19.2倍的市盈率来说,赵明勋认为,中信证券明显具有估值优势。
东海证券陶正傲认为,尽管中信证券的盘子大,但从理论上说,这并不能成为其可被低估的直接原因。
北京上述私募基金负责人说,由于其他券商股的盘子相对较小,被炒作的空间大,因此长期处于明显的高估状态。
“从理论上说,目前市场对券商股的估值显然是紊乱的。”陶正傲认为根本原因是,中信证券股权分散,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居多,导致成本低廉的大、小非减持意愿强烈。
而从占有的股份上说,人寿集团和人寿股份已是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此次人寿集团选择减持,陶认为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大非”减持,相比于两面针、雅戈尔等小非,具更大杀伤力。
大、小非减持中信样本
记者查阅到的一份资料显示,作为2007年最赚钱的金融股之一(全年取得307.8亿元的营业收益,净利润达到123.89亿元),由于公司股权结构相当分散,中信证券反而成为了大、小非解禁态度最坚决的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单是持股比例小于1%的“小非”,中信证券就有36家,共持有3.04亿股。
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显示,大、小非年内减持总股份达7.43亿股。其中,雅戈尔和中信国安全部抛售。另外,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也减持了1.24亿股。
与此相对,大、小非获利让人咋舌。以小股东长城开发为例,1999年8月时出资2400万元参股中信证券1500万股,股改时支付了122.51万股的对价,按剩下的1377.49万股计算,平均成本每股1.75元。
股份解禁后,长城开发在2007年里分4个阶段清仓了中信证券股权,5.7亿元净收益落袋,这笔投资在8年半里赚了22倍。
另外,两面针近两年来凭借不断减持中信证券,在主业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实现了每股收益达1元多的良好业绩。
“面对市场的持续下跌,尽管从估值角度,中信证券有投资价值,但对于大小非如此步调一致的减持,所有准备买进中信证券的资金都有忌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说。
现在看,这种担忧的确是多余的。
中信证券7月1日公告称,于2008年6月30日接到国寿集团(持有公司352574842股,占总股本5.32%)通知:国寿集团日前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陆续出售公司股份,截至2008年6月27日收盘,其尚持有公司股份329759132股(占公司总股份的4.97339%)。
“发达资本市场国家,保险公司的角色就是财务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保险公司与投资公司的区别并不大。”7月1日晚间,中国人寿一位高层如此评价母公司国寿集团的上述行为。
不过,已经足够脆弱的a股市场对此显然有自己的理解。
当日收盘时,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分别以超过7%的跌幅,引领券商板块整体杀跌。受此影响,大盘再次创出本轮调整的新低,收于2651点,逼近2500点整数关口。
“与最近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延长解禁期相比,人寿集团的这种减持行为所传递出来的空头信号较为强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金融行业研究员如此解读。
战术眼光?战略眼光?
公开资料显示,国寿集团所持中信证券股份主要是在2006年6月以9.29元/股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部分。
因中信证券在2007年实施了10转增10股,这1.5亿股旋即变成3亿股。据中信证券与国寿集团签订的定向增发协议,这些股份已于2007年7月解禁。
按照中信证券昨天23.92元的收盘价计算,国寿集团当年斥资13.94亿元认购的1.5亿股中信证券市值为71.76亿元。
由于中信证券在2006年和2007年还分别实施了每10股2元和5元的分红,国寿集团认购的1.5亿股定向增发,合计获得1.05亿元的税前分红,扣除20%的税收,分红金额约0.84亿元。这样一来,国寿集团获得了58.66亿元的收益,比当初投入的13.94亿元增值4.21倍。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负责人说,将持股由5%减持到4.97339%,意味着国寿集团后续减持中信证券可“悄悄”进行(即不再有通过中信证券对外公告的义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当初认购的中信证券定向增发股份高达3.5亿股,因此,据此计算,其获利总额比国寿集团还要多133%。
中投证券金融行业研究员赵明勋说,从国寿集团的角度考虑,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面对持续的下跌市,选卖出部分股票,属于正常的投资选择。
“上半年年报马上就要出了,从增色报表的角度看,特别是上市公司中国人寿,有减持的需要。”赵明勋说。
但从长远的战略投资角度看,赵认为这一举动“并非一定正确”。
他说,如果下半年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推出,国寿集团此次卖出中信举动的合理性就需要重新考虑。
对此,中信证券一位高层与本报记者交流时亦表示,“一方面理解人寿的选择,但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来说,减持中信证券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紊乱的券商股估值
由于市场持续下跌,作为beta值极高的行业,券商股的确容易被投资者选择卖出。
但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国寿集团和中国人寿对中信证券的持股比例,实际上与大股东中信集团相差“无几”,国寿集团此时选择跟随大市估出中信证券,短期内,对于投资者的打击显而易见。
“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寿集团对未来市场的担忧。”赵明勋说。
实际上,目前中信证券相比于其他券商股,14倍左右的市盈率可谓估值优势明显。
14倍市盈率是按照一季度中信的业绩来计算的,属于静态估值。面对二季度证券市场的继续下探,其动态市盈率可能已远远超过14倍。但相对目前海通证券52倍、国元证券61.8倍、宏源证券19.2倍的市盈率来说,赵明勋认为,中信证券明显具有估值优势。
东海证券陶正傲认为,尽管中信证券的盘子大,但从理论上说,这并不能成为其可被低估的直接原因。
北京上述私募基金负责人说,由于其他券商股的盘子相对较小,被炒作的空间大,因此长期处于明显的高估状态。
“从理论上说,目前市场对券商股的估值显然是紊乱的。”陶正傲认为根本原因是,中信证券股权分散,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居多,导致成本低廉的大、小非减持意愿强烈。
而从占有的股份上说,人寿集团和人寿股份已是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此次人寿集团选择减持,陶认为属于一定意义上的“大非”减持,相比于两面针、雅戈尔等小非,具更大杀伤力。
大、小非减持中信样本
记者查阅到的一份资料显示,作为2007年最赚钱的金融股之一(全年取得307.8亿元的营业收益,净利润达到123.89亿元),由于公司股权结构相当分散,中信证券反而成为了大、小非解禁态度最坚决的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单是持股比例小于1%的“小非”,中信证券就有36家,共持有3.04亿股。
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显示,大、小非年内减持总股份达7.43亿股。其中,雅戈尔和中信国安全部抛售。另外,控股股东中信集团也减持了1.24亿股。
与此相对,大、小非获利让人咋舌。以小股东长城开发为例,1999年8月时出资2400万元参股中信证券1500万股,股改时支付了122.51万股的对价,按剩下的1377.49万股计算,平均成本每股1.75元。
股份解禁后,长城开发在2007年里分4个阶段清仓了中信证券股权,5.7亿元净收益落袋,这笔投资在8年半里赚了22倍。
另外,两面针近两年来凭借不断减持中信证券,在主业萎靡不振的情况下,实现了每股收益达1元多的良好业绩。
“面对市场的持续下跌,尽管从估值角度,中信证券有投资价值,但对于大小非如此步调一致的减持,所有准备买进中信证券的资金都有忌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