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储户存单变保单
所属分类:
2013-8-18 12:46:00
加入收藏
到银行存款,最后却变成了保单,更让人不解的是,保单印制得几乎和银行存折一模一样,等市民王女士回过神来想要退保,却要承担近一半的损失。 “3·15”临近了,保险维权的话题,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销售和理赔两个环节,其中,寿险销售误导和车险的理赔难成为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保单印得像存折客户看迷糊了 2010年9月26日,王女士到五里河附近一家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原本我就是想将2万元在柜台办理整存整取,可银行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极力地向我推荐一款‘理财产品’,每年只要缴纳1万元,除了利率比存款高外,还有额外的保障。”随即,对方热情地帮着王女士填表,可拿到手王女士却发现是一张保单,“保单做得也跟银行的存折大小一致,蓝色外皮,如果上面没有保险单几个字,真和存折一模一样。” 没过几天,王女士在公交车上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跟她确认个人信息,由于车上噪音很大,王女士简单应付后就将电话挂断。此后,王女士觉得有些不妥,又到银行咨询,并想将钱再转成定存,可银行却告之她现在只能去找保险公司。找保险公司?王女士很是疑惑,她先是找到保险公司负责她保单的工作人员,对方称王女士购买的是人寿保险,并已过了保险犹豫期,保单已经生效,若想退保就要损失一部分本金。更让王女士心凉半截的是,并不是像自己当初买保险承诺的那样,存10年本金就可归还,而是缴费期为10年,而本金归还是20年。本金1万元退保只退5943元 20年!51岁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我是90年代的下岗工人,以前一直靠给人打工赚生活费,最近两年才办理了退休,本想把攒在的这点钱给女儿大学毕业找工作用,但现在这样,即便是结婚也用不上这笔钱。”王女士有心直接退保,但像王女士这样投保不满一年,1万元只能退回5943元,损失将近一半。王女士不明白自己的存款为何变成了保单,可保险公司却坚持称工作人员已打了回访电话,在犹豫期内给其打了回访电话,并有录音为证,确认后保单才生效的。可当记者想要了解电话录音内容时,保险公司却以保户隐私为由拒绝。最后,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王女士终于听到了自己的电话录音,可自己根本没有听清。对方内容只是简单作答,在电话录音中却显现不出来。为何保单要做得像银行存折?对此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单都是由总公司派发的,这个他们也不清楚。而银行方面也解释说,银行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银保产品,并都会跟客户介绍清楚,后期则由保险公司具体的销售人员进行保单及相关条款的解释说明。最后,在记者的协调下,王女士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存单”变“保单”的事件却绝不是个案。保单印成存折样有误导之嫌目前,销售误导问题已成为寿险市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最受社会公众诟病。“存单”变成“保单”、夸大投资型产品的最终收益、恶意隐瞒费用扣除等现象,直接侵害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治理销售误导已成为保险消费者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辽宁申扬律师事务所的李利威律师,李律师认为,双方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应履行告知义务,保户也应对保险条款认真核实、确认后,再对保单签字。至于保险公司将在银行销售的寿险保险单制作成存折样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混淆视听,误导消费之嫌。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人身保险业销售误导综合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建立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从总公司到各级分支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对销售误导行为的管控责任和相应的责任追究标准。根据当前销售误导的特征及表现,保监部门将主要对销售误导问题反映较突出的银保渠道、个险渠道和电销渠道等开展重点治理。将用3-5年的时间严厉查处寿险行业销售误导,对于情节严重的公司将向上追责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