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保险资金长钱短用远虑与近忧
所属分类:
2013-9-11 17:10:17
加入收藏近两年行业增速放缓,尤其在2012年全国保费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令保险资产与负债错配的风险引起关注。根据保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末,保险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达2万亿元。
面对2万亿元的资产负债缺口,不久之前保监会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启动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工作。构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监管框架开始提上日程。
由于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而现有债券市场结构决定了占保险资金相当比例负债(主要是15年以上)缺少适合的投资品种,这是造成错配的主因。
有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认为,国外专门针对保险行业发行特别债券的做法或可提供参考,增加发行超长期国债也是解决途径之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改变目前由“负债驱动投资”的被动思维,从投资能力的现实出发,主动设计和控制负债。
长钱短用远虑与近忧
“没有哪项投资像寿险合同这样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一位保险公司资管人士表示,随着寿险续期保费每年不断进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感到越来越不安:如何保证15年甚至更长期限过后能如约履行承诺,保险公司承担着巨大的资产保值增值压力。
在年初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会议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保险资金收益和结构不能有效支持负债,是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突出问题。其表现形式之一便是保险资产与负债的错配。
据他透露,截至2012年末,行业15年以上的资产负债缺口近20225亿元,其中传统险约8841亿元,分红险约8161亿元,万能险约3250亿元。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错配的风险仍在不断加大。
近忧虽可解,但远虑不能排除。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建明认为,现金流错配风险短期来看是流动性风险,但长期来看是价值风险,是资产价值与负债价值的错配,即资产价值没有大于等于负债价值带来的风险。
保险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产与负债的错配,主要给保险公司带来三重风险。
首先是流动性风险,即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要确保资产随时能满足保险给付或赔付的需要;其次是偿付能力风险,确保今后保险公司在不同情境假设和压力测试下,都能满足监管部门最低偿付能力的需要;再次则是盈利大起大落风险,需要确保保险公司在不同经济周期和资本市场周期下,能保持盈利的相对稳定。
从国际保险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90年代,日本有5家寿险公司因为资产负债管理不匹配而破产,美国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也因资产负债管理不善而被迫退出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