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在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之间上演
去年这个时候,保监会闭门怒斥财险巨头无视监管法规,对其恶性竞争亮出黄牌。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的财险市场一度出现“自杀式”恶性竞争,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
这对于已经进入盈利下行通道的财险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知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称,在近期召开的财险公司高管闭门会上,保监会细数行业“三宗罪”——销售成本持续上升、虚假费用科目严重、中介机构暗中哄抬。并透露“截至4月末,全行业车险已经出现承保亏损”,以示警告。
用外强中干来形容当下的财险业,一点都不为过。
随着机构主体及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容,近年来财险业总资产平均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然而,好日子总是稍纵即逝,去年以来财险业的承保利润明显下降。尤其是今年,形势更严峻。
“今年1至4月,整个财险业综合成本率(承保利润率=1-综合成本率)达到98%,较去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净资产收益率直线下降。”这是保监会在近期一次财险业高管闭门会议上透露的数据。
然而,更糟糕的情况是:截至今年4月末,占据财险业七成“江山”的车险业务已现承保亏损。这主要表现为:车均保费由去年的3900元下降到3600元,而车均赔款却由去年的3000元上升到3500元。
与会的财险公司高管深有感触。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透露,受新车销量下滑影响,今年车险增量保费极为有限。正因为增量有限,仗着掌握大量新车资源的4S店便半诱半吓,通过“人为手段”间接抬高车险赔款。他感慨地说,“一边是保费收入在减少,一边是理赔成本在上升,亏损就是这么来的。”
机动车辆保险是以机动车辆本身及其第三者责任等为保险标的的一种运输工具保险。其保险客户,主要是拥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的法人团体和个人;其保险标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汽车,但也包括电车、电瓶车等专用车辆及摩托车等。 机动车辆是指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各种专用机械车、特种车。2012年3月份,中国保监会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和《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示范条款》,推动了车辆保险的改革。
公司运用远低于行业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或使用非商业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竞争方式。容易出现恶性竞争的行业多是进入门槛低、生产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不强同时需求又巨大的行业。
如果公司所处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该公司被动或主动参与导致利润率长期大幅滑坡最终难以为继,要么公司依靠充足财务保障支撑,在恶性竞争中成功实现行业整合,有效取得市场份额,淘汰弱者,最终提升了行业进入门槛。无论哪种结局投资者介入恶性竞争初期行业都不明智,但若出现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有效讯号(玩家明显减少),往往是逢低买入的好时机。如国产手机行业即在经历一个由恶性竞争向行业整合转变的周期,这毕竟是一个需求巨大且增长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