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恶性竞争自食恶果:成本率继续上升
所属分类:
2013-9-28 15:44:59
加入收藏
“对大公司来说,因为有非车险业务贴补及控制得当的赔付率,如果商业车险手续费能控制在25%以内,还是有承保利润的。但对于小公司来说,一旦超过20%,车险业务亏损就是既定事实。” “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在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之间上演。 4月上旬,保监会闭门座谈怒斥财险巨头无视监管法规,对其恶性竞争亮出黄牌以示警告。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8月以来,不少财险公司迅速制定车险激进发展策略,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 不到半年时间,车险恶性竞争烽烟再起。这对于上半年综合成本率已经大幅上升的财险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此态势若进一步蔓延,今年车险市场承保盈利着实堪忧。 再拼贴费:都是指标惹的祸 实际上,财险公司的违规手段并不高明。面对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4S店、汽修厂,财险公司通常采取最直接的笼络手段——手续费“贴费”,业内俗称“贴点”,即在基础手续费上再增加额外的费用。 2008年的财险市场,因为车险手续费违规乱象伤痕累累。为不重蹈覆辙,之后各地保险同业公会相继制定车险手续费自律公约,上限标准视各地情况而定。以上海为例,手续费上限是“15%(商业车险)+4%(交强险)”。 尽管监管部门对自律公约的倡议是何等的不遗余力,但在规模、份额双重诱惑驱动下,车险手续费屡破红线。尤其是今年以来,汽车销售放缓等因素制约了市场需求,一些财险公司不惜铤而走险,与监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以上海为例,目前商业车险手续费率再度上升到20%至30%的水平。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以上海财险“老三家”为例,平安财险针对代理渠道目标车型,采取加大送维修与费用加点的方式争夺市场;太保财险支付给4S店的手续费达到25%左右;人保财险则是针对中介、车队、车商这三种渠道进行封闭运作,根据项目实施进行定点直投。 上海并非孤案。据市场人士透露,河北等地车险手续费违规现象更为激烈凶猛。“这些地区的个别财险公司不仅给出商业车险30%至50%的手续费率,甚至交强险的手续费率也高达30%以上。” “都是指标惹的祸。”某财险公司省级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车险恶性竞争再起,源头就是总公司“不降反升”的指标。“由于我们上半年没有完成指标,下半年任务变得更重。”为了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业务,一些财险公司总公司不仅明示可以变相违规,甚至还提供上千万的费用支持。 自食恶果:成本率继续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搅乱了整个财险市场,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亦得不偿失。 “对于大公司来说,因为有非车险业务贴补,及控制得当的赔付率,如果商业车险手续费能控制在25%以内,还是有承保利润的。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当手续费超过20%时,车险业务亏损就是既定事实。”一家财险公司车险部人士直言不讳。 其实,今年以来的手续费之战,已经让大多数财险公司自食恶果。从目前披露半年报的中国太保来看,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上升了3.1个百分点至94.2%。这还算是行业内一个较好的水平。大多数财险公司上半年综合成本率普遍上升至95%以上。 考虑到非理性竞争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无不感慨,未来财险业务获取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将存在,综合成本率仍有上升的趋势。一旦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便意味着今年在承保利润上将“颗粒无收”。 “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监管干预刻不容缓。”业内人士建议,“地方监管部门应该杀鸡儆猴、加强处罚力度,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和黑名单机制,可防范财险公司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并对整个财险业综合成本率的上升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