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成为"最大消费品"和被划入"非三包"的尴尬现实
最近十年间,我们生活的巨变之一就是轿车迅速进入家庭,越来越多的国人过上了“车轮上的生活”。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进入“亿时代”。据公安部近日公布,截至今年11月底,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在我省最大的城市杭州,市区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80万辆,每月的汽车上牌量上万……汽车,已成为“最大宗”的生活消费品。
但是,与早就享有“三包”待遇的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似乎是被划入了另类消费品,一直没有被纳入“三包”范畴之内。其影响有多大呢?打个比方,全国年产销量超过1800万辆的汽车中,如果有百分之一发生故障,那么,就有18万个消费者,因为没有“三包”,而需要艰难地和厂家商家交涉,艰难维权。
201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投诉情况显示,汽车行业投诉量同比上升51.1%,是所有投诉商品和服务行业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每年“3.15”前后,媒体总要爆出些“纤夫拉宾利,车主砸宝马,奔驰被游街”之类的新闻。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三包”,不少车主实在是满肚子委屈无处诉,才做出这种无奈之举。
少数车主即使维权成功,经历也十分曲折、艰难。
数月前,杭州车主郑先生在我省最大的汽车经销商旗下一家店购买了一款日系车。才一个月后,他就发现该车前引擎盖内油漆有多处沙眼、车子无出厂标签、钢印模糊、螺帽有明显扳动的锈迹等问题。多次致电厂方服务热线,对方告知15个工作日内答复,但一直没有回音;郑先生与4S店多次协商无果后,只好向杭州市消保委投诉。消保委汽车消费维权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次和4S店联系。最后才有了结果:机盖免费更换,给予5000元路费补偿。
有时候,小小的一个服务纠纷,也会让消费者头痛不已。方先生将雪佛兰车送到某汽修店维修,要求按中国人保定损的6处车身刮擦进行油漆修理。5天后,方先生取车时发现6个刮擦部位均未油漆修理,仅以抛光打磨掩盖,修理人员还强调,定损部位是重新油漆了。方先生无奈之下向杭州市消保委投诉。经专家鉴定,6处定损部位都没有重新油漆。因为消保委介入,4S店才答应免费重新油漆,并给方先生油卡补贴。应该说,郑先生和方先生还算是幸运的,有更多的车主还跋涉在坎坷的维权之路上。
有人戏称,国内汽车消费现状是:买车难、修车烦、换车犹如上青天。虽有夸张,却反映了汽车消费者尴尬境遇和对汽车“三包”的强烈向往。
消费者的无奈与9年9稿的艰难经历
也不能说,有关部门没有想到“三包”。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前虎回顾,早在2002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正式给各地消协下发通知,要求就汽车“三包”的规定草案提出修改意见。2004年底,有关部门就汽车“三包”问题向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三方广泛征求“实施意见”。但是,直至7年之后的2011年10月26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通常被称为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的立法听证会才姗姗到来。听证会后即有舆论认为,汽车可能继电脑、电视、空调等家电产品之后,纳入“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