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险“明争暗斗”或一触即发
所属分类:
2013-9-28 14:12:20
加入收藏
政策开闸半年后,外资涉足交强险终于传来“首单”声音。据外资财险业高管透露,利宝保险首吃螃蟹,已于上月低调开卖交强险。预计至明年,半数以上外资财险有望吹响进军中国车险市场的号角。
可预见的是,外资的加盟,有望为中国车险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权,却可能令本就激烈的车险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尤其是价格之战、人才之争,随着竞争主体的扩容,“明争暗斗”或一触即发。
外资经营范围大突破
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未承诺允许外资经营强制保险业务,故外资财险公司一直未能涉足交强险业务,致使其规模无法快速扩大。
截至2011年末,国内财险行业的经营主体多达59家,中外资分别为38家、21家。但就保费而言差距甚大,2011年中外资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727亿元、52亿元,外资的保费占比仅为1.09%。差距如此巨大,主因是外资无法涉足交强险(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多为捆绑销售),从而无法直接进军占据财险业近八成江山的车险市场。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国务院修改了交强险条例,宣布自5月1日起向外资财险公司开放。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审批需要多道程序,直至10月中旬,将中国总部设在重庆的利宝保险才正式获批率先开卖交强险。
对于利宝保险拿到外资经营交强险的首单,国内财险业人士表示,意料之中。虽然受众知晓度不高,但熟悉国内保险业的人士几乎都知道,这家在全球主攻工伤保险的美国财险公司,却是最早觊觎中国车险市场的外资财险。早于同业的系统开发、团队建设,令其抢先一步拿到了交强险的经营权。
通过一轮采访了解,外资财险开卖交强险,不外乎“两线并举”。一是对现有企业客户进行“二度开发”,使其再度成为车险客户;二是通过电销渠道,建立车险直销模式。至于中资同业依赖的中介渠道,外资财险认为成本消耗大,所以不“感冒”。
由于初期需要在渠道、人才、团队、系统上有数亿元的成本投入,因此,受访的多家外资财险高管表示,已经做好了头三年亏损的准备。
“明争暗斗”或一触即发
对于外资的进入,中资车险经营商们显得十分“淡定”,坦言并没有感觉到“狼来了”的气势。一家中资财险公司负责人说,外资财险在软硬件客观条件上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他们全面进军中国车险市场不可能“一拥而上”。
另外,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相比中资,外资财险在华网点覆盖非常少,最多的也只有不超过5家分支机构。再加上本地市场历史经验数据不足,对于经营车险业务而言,外资并没有很强的技术管理优势,最多只是在产品、服务上更凸显一点人性化。
这样来看,短期内,外资全面进军车险市场,对现有保险市场格局的冲击似乎十分有限。
然而,“明争暗斗”随时一触即发。人才之争已经率先引爆。“多家外资财险正在紧张备战车险业务,目前大张旗鼓招贤纳士。”据外资财险人士透露,平安、华泰等多家中资财险公司的车险人才已被外资高薪挖角。
其次,外资的加盟,或令本就激烈的车险价格战再现混乱。本报独家拿到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财险业利润率普遍下滑,其中人保、平安、太保等财险三巨头的承保利润率同比、环比均下滑。主要归因于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车险低价竞争。市场担忧的是,外资涉足交强险之后,也会迅速“本土化”——大打价格战。
虽然短期变数仍存,但长期而言,站在整个保险市场的角度来看,对外资全面开放车险业务,并借此引进吸收外资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推动我国车险的经营管理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记者,目前除“境外寿险公司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必须采取合资形式,且外方持股不超过50%”这项规定之外,外资保险在华经营基本已无其他限制。
可预见的是,外资的加盟,有望为中国车险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权,却可能令本就激烈的车险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尤其是价格之战、人才之争,随着竞争主体的扩容,“明争暗斗”或一触即发。
外资经营范围大突破
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时未承诺允许外资经营强制保险业务,故外资财险公司一直未能涉足交强险业务,致使其规模无法快速扩大。
截至2011年末,国内财险行业的经营主体多达59家,中外资分别为38家、21家。但就保费而言差距甚大,2011年中外资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分别为:4727亿元、52亿元,外资的保费占比仅为1.09%。差距如此巨大,主因是外资无法涉足交强险(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多为捆绑销售),从而无法直接进军占据财险业近八成江山的车险市场。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国务院修改了交强险条例,宣布自5月1日起向外资财险公司开放。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审批需要多道程序,直至10月中旬,将中国总部设在重庆的利宝保险才正式获批率先开卖交强险。
对于利宝保险拿到外资经营交强险的首单,国内财险业人士表示,意料之中。虽然受众知晓度不高,但熟悉国内保险业的人士几乎都知道,这家在全球主攻工伤保险的美国财险公司,却是最早觊觎中国车险市场的外资财险。早于同业的系统开发、团队建设,令其抢先一步拿到了交强险的经营权。
通过一轮采访了解,外资财险开卖交强险,不外乎“两线并举”。一是对现有企业客户进行“二度开发”,使其再度成为车险客户;二是通过电销渠道,建立车险直销模式。至于中资同业依赖的中介渠道,外资财险认为成本消耗大,所以不“感冒”。
由于初期需要在渠道、人才、团队、系统上有数亿元的成本投入,因此,受访的多家外资财险高管表示,已经做好了头三年亏损的准备。
“明争暗斗”或一触即发
对于外资的进入,中资车险经营商们显得十分“淡定”,坦言并没有感觉到“狼来了”的气势。一家中资财险公司负责人说,外资财险在软硬件客观条件上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他们全面进军中国车险市场不可能“一拥而上”。
另外,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相比中资,外资财险在华网点覆盖非常少,最多的也只有不超过5家分支机构。再加上本地市场历史经验数据不足,对于经营车险业务而言,外资并没有很强的技术管理优势,最多只是在产品、服务上更凸显一点人性化。
这样来看,短期内,外资全面进军车险市场,对现有保险市场格局的冲击似乎十分有限。
然而,“明争暗斗”随时一触即发。人才之争已经率先引爆。“多家外资财险正在紧张备战车险业务,目前大张旗鼓招贤纳士。”据外资财险人士透露,平安、华泰等多家中资财险公司的车险人才已被外资高薪挖角。
其次,外资的加盟,或令本就激烈的车险价格战再现混乱。本报独家拿到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财险业利润率普遍下滑,其中人保、平安、太保等财险三巨头的承保利润率同比、环比均下滑。主要归因于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车险低价竞争。市场担忧的是,外资涉足交强险之后,也会迅速“本土化”——大打价格战。
虽然短期变数仍存,但长期而言,站在整个保险市场的角度来看,对外资全面开放车险业务,并借此引进吸收外资在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推动我国车险的经营管理水平。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告诉记者,目前除“境外寿险公司在华设立营业机构必须采取合资形式,且外方持股不超过50%”这项规定之外,外资保险在华经营基本已无其他限制。
2013年9月23日
阳光财产保险为客户安全出行量身打造“黄金周”福利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接踵而至的小长假让很多喜爱自驾游人士开始计划探亲、旅游行程。阳光财产保险为客户安全出行量身打造“黄金周”福利——9月16日至10月15日期间,凡持阳光保险有效保单的9座以下家庭自用和非营运客车客户车辆,均可到阳光产险各地服务商网点享受全面的车辆安全检查。 (newspicture1) 阳光产险本次为私家车和非营运客车提供的免费检查项目包括:外观、轮胎、三液、电瓶、悬挂、转向、底盘等。此外,个别服务商还为客户准备了额外的优惠服务项目,具体详情可登陆阳光保险官网(ww...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