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购买车险的四大实用技巧
消费者买车后是一定要买交强险的,但其他商业车辆保险如何购买才科学?有关专家提醒有车一族:科学购买车辆险,不仅省钱,而且可以获得有效保障。
据中保财险洛阳市分公司车辆险部经理张伟宏介绍,目前车主需要购买的车辆险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强制保险,即我们常说的交强险;另一类是商业车辆保险。而商业车辆保险又分主险和附加险两种。其中主险主要有车损险、盗抢险、商业第三责任险和车上人员伤亡责任险等;附加险只能在投保主险的基础上购买,包括玻璃破碎险、车身划痕险、自燃险等。
在现实生活中,车主购买全部商业保险或只买交强险的情况常见,主要原因就是车辆险种类太多,让人难以选择。
所谓“交叉”买保险,就是在选择车辆险时,可以考虑其他保险的保障功能,购买其他保费较低、保障较高的保险替代车辆险。比如,为提高对自己的保障额度,可以购买一份意外险,保费比购买车上人员伤亡险要低很多;如果外出的机会很少,就可以在外出时选择各财险公司推出的相关的保险产品,保费仅几十元,但在车主外出时,保险公司不仅对车上人员人身安全、行李安全进行保障,而且还对无人看守的家庭财产进行保障,这样就省去了购买车上人员伤亡险等车险的费用。
实用技巧一:做好价格询问
车险咨询的首个要素就是价格。目前各大保险公司都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量,推出不同的优惠活动。车主如果仔细比较谨慎选择,会为自己省下不少的保费。不过,总体上说,电话车险是保险公司通过打造自身的电话销售平台推出的直销模式,相对其他形式,会省去不少成本,因而在价格上就更加具有优势。举个例子,如果车主拨打平安电话车险(4008-000-000)投保车险,私家车商业险可以享受更多实惠。
实用技巧二:尽量不要“代理投保”
现在,有的车主为图方便,让中介机构代理投保,这样可能会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机构搭配险种、调整保额而使车主的利益受损。车主在委托他人办理车险时,一定要全面了解车辆投保的险种是什么,各险种保费的费率和保额分项为多少,并了解各险种的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以避免理赔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技巧三:投保前咨询理赔服务
车主在选择哪家车险公司投保前,一定要详细咨询这家公司的理赔服务。因为车险不是日用品,给了钱就完成整个交易,车险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出险后,能否快速提供保障。像平安车险的“万元内案件,资料齐全,1日内赔付”和“全国通赔”等优质服务,能给予车主有效的保障力度。
实用技巧四:看保险公司提供哪些服务
车辆保险是一个服务类的产品,怎样衡量一家公司服务的好坏呢?除了出险后的查勘、定损、理赔外,日常的服务也是车主们需要重点关注。平安电话车险为客户量身打造代办年审、酒后代驾、非事故道路救援、百公里免费拖车等服务就很实用。
2013年5月13日
二手车交易中,对商业车险的过户一般有两种方式
“你不知道二手车险能退吗?如果是刚买没多久的话,可以退回来不少钱啊。”张先生最近打算转手自己的爱车,找好了收车公司,有了买家,谈了个好价钱,办完了行驶证过户等手续,眼看所有程序都已完成,只等收钱。正当张先生到处张罗着请客时,同事无心的一句问话又让他发懵了。 二手车险能退吗?当然可以退。 因为很多车主没有这样的疑问:“二手车险能退吗?”。所以并不知道在使用半年后卖车,车险还可以退回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即使不退,和二手车行或者买家议价时,也可将未用完的车险作为筹码,提高自己的车价。 现...
查看全文>> 自从开始执行车船税新征收标准后,纳税人缴税热情空前高涨,车船税的征收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随着纳税人缴税的积极性增高,车船税缴纳查询服务也成为纳税人迫切的需求。例如车船税查询电话是多少,车船税在哪缴纳查询更方便诸如此类的问题被车主广泛关注。
据了解,要想查询车船使用税,以前车主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亲自去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查询,往往这需要浪费车主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另一个办法是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查询,打电话看似比较简单,但您必须事先知晓车船税查询电话,这样您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很多保险公司也推出...
查看全文>> 所谓自燃险,是指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本车电路、线路、油路、供油系统、货物自身发生问题、机动车运转摩擦起火引起火灾,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在发生本保险事故时,为减少保险车辆损失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保险人在责任限额内负责赔偿。要想计算自燃险费率,车主可以直接选择平安车险计算器,只要按照提示输入汽车的详细资料以及个人联系方法,在商业险选择界面中选择投保自燃险,车险计算器就会立刻计算出保险费用。一般来说,老车的自燃概率更高,所以老车的自燃险费用比新车的高。 有的车主对于新...
查看全文>> 2013年2月19日
交强险“糊涂账”亟待第三方审计 “糊涂账”亟待第三方审计
商业车险的成本和费用可能向交强险转移,由此在账面上增加交强险的支出。
除却无法控制的政策因素和路况环境,道德风险也导致了交强险“账面”盈利状况不佳。
《羊城晚报》在一篇质疑文章中提出,一些车主将“运输车辆”登记为“拖拉机”,享受低费率的同时让保险公司承受高风险、高额理赔。
在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产险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述情况确实存在,其中最为混乱的要数一款“变型拖拉机”,虽然该车名为“拖拉机”,但实际上是载货量相当大的货车,最多可以达到十几吨。
“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