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痕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交通事故痕迹千差万别,包括范围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路面痕迹、物体痕迹、相关痕迹。
(一)路面痕迹
路面痕迹,是指交通事故中诸要素遗留或附着在现场道路或周围地面上的能够反映事故形态及其成因的痕迹及散落物。路面痕迹的查勘包括现场道路地形的查勘与现场痕迹的查勘。
1.现场道路地形的查勘
1)现场路面查勘:
现场路面状况对车辆行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现场路面查勘时应重点注意:
(1)路面覆盖物的查勘。如积水、泥泞、结冰、积雪、油污等,这些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制动效果。查勘时应特别注意这些覆盖物的位置和面积。
(2)路面状况的查勘。道路等级,路面质量,道路承载能力,道路病害,沙石路横坡路面对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3)纵坡路的查勘。对于车辆发生倾翻或驶出路外事故,要勘测车辆轴距、轮距,坡度和纵向稳定能力。
(4)桥梁、隧道、路树等的查勘。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距、视野,应注意查勘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双方各自能见度的距离。
2)现场地物、环境的查勘:
现场地物,是指现场上的建筑物、交通及通讯设施、堆积物、施工占路作业面等,因受其影响发生的交通事故。因此,应详细勘测、记录其所在位置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2.现场路面痕迹的查勘
现场路面痕迹的查勘重点是,确认肇事双方接触时反映在路面上的位置,辨认轮胎制动印迹,确定各种挫痕及散落物。
1)路面上接触点的查勘与确认:
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人发生碰撞事故时,其接触部位反映在路面上的投影位置,叫做名义接触点。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切认定双方接触点。因此,应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确认名义接触点。
(1)依据轮胎印迹确认接触点。机动车之间发生碰撞时,由于突然受到撞击力的阻碍,在惯性作用下,使轮胎与路面间的切向力方向、大小发生突变,导致一方或双方车辆的轮胎与地面产生剧烈摩擦,形成偏离车辆原行驶方向的摩擦印迹O轮胎印迹的突变点,即可认定双方车辆的接触点。
(2)依据路面划痕认定接触点。车辆碰撞导致破损的机件脱落着地,在路面上产生划痕。但应注意的是,从碰撞到脱落产生划痕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路面划痕与接触点存在一定距离。
(3)根据车辆抛落物推算接触点。车辆发生碰撞时,车上的物品、部件脱离原位抛落于地面,这是一个平抛运动。因为从物件脱离车体到落地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若车辆碰撞初速度为。,分离物体距地面高度为h,要通过计算确定抛物落地点与接触点的距离
在实际推算中,应注意圆形物落地后会发生滚动,扁平物体落地后会产生滑移。抛落物脱离车体时由于周围物体的阻力会消耗一部分能量,车辆撞毁变形后,应参照同类型车辆判定落地高度。
(4)依据鞋底划痕确认接触点。发生车辆与行人的碰撞事故,鞋底在路面_L留下的划痕特
征是由重到轻,可判断重挫痕一端为攀故接触点。
2)路面制动印迹的鉴5I1:
机动车辆的制动距离,与道路性质、路面摩擦力大小、轮胎规格和磨损程度、轮胎气压、载重量、制动器性能、制动力大小、制动初速度等有密切关系,通过查勘车辆紧急制动时,反映在路面上的制动印迹的长短、轻重、虚实、断续等形态,确定车辆的行驶状态及驾驶员采取的措施。
(1)正常制动印迹。是两条等轮距、平行的前后轮重合的直线拖压印。
(2)制动跑偏印迹。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制动跑偏时,反映在路面上,前后轮制动印迹不重合,后轮制动印迹偏离直线行驶方向,.且四轮制动印迹不等长。
(3)制动侧滑印迹。制动侧滑是由于道路状况(附着系数等)、制动系状况、行驶系故障等原因,制动时使整车轴线偏离行驶方向,车辆发生侧向滑移,甚至掉头,严重时发生侧向倾翻事故。
(4)制动印迹曲线单边现象。制动印迹曲线单边现象,即内侧转向轮有制动印迹,外侧转向轮无制动印迹或有滚动印迹。这不是制动跑偏所至,而是车辆在直线行驶中紧急制动,同时改变行驶方向所至。原因是,车辆在作曲线运动时,重心外移,车体外侧负荷加重,导致外侧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加大,车轮制动力并没有成比例增加,因此,外侧转向轮制动器不能抱死,所以路面上不出现制动拖印。而内侧转向轮制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制动器及时抱死,
(5)制动印迹断续现象。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搓板路或制动鼓失圆。对于装用ABS系统的车辆,在制动结束距离段,可出现此现象。
在确定现场制动印迹的长短时,应从可见轻制动印迹为起点算起,至车辆后轮轴头垂直于地面点的距离为印迹总长。若车轮印迹不等长,应单独测量。实地查勘时应注意:制动距离与轮胎和路面的附着系数成反比。受重力和坡度阻力影响,_七坡时制动距离会缩短,下坡时会加长。制动距离与制动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相同的制动环境下,制动初速提高一倍,制动距离会提高到四倍。
3.占路性质的查勘
在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如有施工、集会、堆放物品等占路现象,应查明占路性质,是否经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