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车险骗保手段
所属分类:
2013-6-21 9:15:25
加入收藏
开车上路难免磕磕碰碰,就算你是小心加小心,车子也难免有个“大病小灾”而走进修理厂。这时,有些人会采取一种手段来“省钱”,那就是———骗保,“骗保”其实就是制造假现场,修车费等让保险公司理赔。“骗保”的人就这样丧失了自己的车德。据国内各财险公司的保守估计,目前约有20%的车险赔款涉嫌欺诈。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车险赔款损失约为13亿元。平均每天车险赔款损失15万元以上。中保的资深顾问表示,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车险中某些险种的赔付率也逐年增高,“骗保”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往墙上撞为换配件 朋友互撞省修理费
林子花了八千块钱买了辆1998年的二手夏利。这辆夏利虽然外观还可以,但慢吞吞给油不走车的毛病让林子头疼。到修理厂问价,老板告诉他,可以用保险给车子换几个大件。几个大件算下来将近1万块钱,比买这辆车还贵,林子决定玩个花招。林子开着自己的“新”夏利咬牙闭眼撞向小区拐角的墙上,看到车子前面冒出了烟,前机盖也变了形,他马上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险。没想到,撞得还不够“狠”,虽然保险公司给林子重换了保险杠,修理了前机盖,但林子想换的几大件没换了。
其实像林子这样的大有人在,虽然赚了修理费,但车德已赔得荡然无存。有一位车友告诉记者:他的车子停在树林中,车门没关好就开动,结果车门被挂了下来,因为只上了第三者责任险,车主没了主意。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将车门立在墙角,“我用公司的车撞一下,然后我给你修。”
孪生车车险买一送一 买辆旧车就为了骗保
在买车的地方,常常能见到“志同道合”的车友,他们买一样颜色、一样型号的车,而且选择一模一样的装具。这样的“双胞胎”只有牌照和保险不一样,一个上了全险,另一个上普通的第三者险,可问题就出在保险上。
只上了第三者险的车被蹭掉了一大块漆皮,车主找来车友,希望用他的全险给自己的车喷一层好漆,于是他们换了牌照,找了修理厂,没等几天,一辆整修一新的车子开回了家。当然,吃亏的是保险公司,可车主却把德行也扔在了路上。
有人买车开车是为了代步,可有的人却是为了骗保。这些人专门利用保险公司勘查人员人手不足,以及车险理赔存在的一些漏洞,很“专业”地进行骗保。这些骗保团伙往往在几个保险公司都投保,利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通来连续作案。
采访中,不少保险公司都提到了已被侦破的一个车险骗保团伙。这个骗保团伙共有十几个人,他们采用的惯用伎俩,就是买来旧车在马路上制造撞车事故。“这些人的手段非常专业,不管是撞车过程,还是索赔手续,看来都非常真实。”
一次保修“赠”撞两次 修理厂里猫腻也不少
一位车主续保时发现,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中,自己的车竟有了三次出险记录。可事实上,他只出了一次刮蹭事故,然后交给修理厂去修了。
经过一番周折,事情调查清楚了,问题其实出在修理厂——车子放在修理厂时,修理厂竟开着他的车故意去撞了两回,然后用他的身份证、行驶证等证件去保险公司又索赔了两次,赔款自然落入了修理厂的腰包。而车主本人则一直蒙在鼓里。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黑心修理厂为挣黑钱,将前来报案修理的车辆再次碰撞,以扩大损失或重复报案达到向保险公司多要钱的目的。而车主根本不知道爱车已经被毁了好几回。这种骗保案件一般发生在没有资质的小修理厂,这些修理厂打着给车主提供方便的幌子,把车主有效证件复印,多次使用。这边坑车主,那边坑保险公司。
天津中保理赔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汽修厂吃差价还算小事,他们经检查发现,为了图便宜,汽修厂在修车时连气囊的传感器都没更换,一旦出现车祸,气囊打不开,后果不堪设想。他还给记者讲了另一起汽修厂在骗赔时“过了火”的案例,在业内被传为笑柄。据了解,这个汽修厂原本也想私底下将小车损“撞”大,自己暗地里捞好处,结果开车往电线杆上撞的时候,一时没掌握好,使得原本只有小事故的车烧得只剩空壳。几天后,车主来取车,发现自己的汽车“人间蒸发”,才使这起骗赔案没能得逞。
交管部门处理事故20万件 保险公司50万笔
“每年保险公司理赔的车险案件数量几乎比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的事故数多出一倍!”一位保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透露,北京2002年底交管部门统计的交通事故有20多万起,而几家保险公司合计的赔付竟有50多万件。剔除交管部门未统计的当事人自行处理的交通事故,虚报的人为假事故数量也相当惊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保监局已对保险公司的数据库建设提出了“六通”的要求,即交管部门、各地的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基金、医疗机构及保险公司自身的数据库都能共享、通用。而目前,各保险公司几乎没能做到。中保的保险经纪告诉记者,虽然缺乏统一执行标准,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利润收益率,但是保险公司毕竟还可以通过提高保费等方式把风险转嫁给普通消费者。骗保者这种没有车德的做法真正损害的是其他普通消费者的权益。
往墙上撞为换配件 朋友互撞省修理费
林子花了八千块钱买了辆1998年的二手夏利。这辆夏利虽然外观还可以,但慢吞吞给油不走车的毛病让林子头疼。到修理厂问价,老板告诉他,可以用保险给车子换几个大件。几个大件算下来将近1万块钱,比买这辆车还贵,林子决定玩个花招。林子开着自己的“新”夏利咬牙闭眼撞向小区拐角的墙上,看到车子前面冒出了烟,前机盖也变了形,他马上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险。没想到,撞得还不够“狠”,虽然保险公司给林子重换了保险杠,修理了前机盖,但林子想换的几大件没换了。
其实像林子这样的大有人在,虽然赚了修理费,但车德已赔得荡然无存。有一位车友告诉记者:他的车子停在树林中,车门没关好就开动,结果车门被挂了下来,因为只上了第三者责任险,车主没了主意。一位朋友给他出主意——将车门立在墙角,“我用公司的车撞一下,然后我给你修。”
孪生车车险买一送一 买辆旧车就为了骗保
在买车的地方,常常能见到“志同道合”的车友,他们买一样颜色、一样型号的车,而且选择一模一样的装具。这样的“双胞胎”只有牌照和保险不一样,一个上了全险,另一个上普通的第三者险,可问题就出在保险上。
只上了第三者险的车被蹭掉了一大块漆皮,车主找来车友,希望用他的全险给自己的车喷一层好漆,于是他们换了牌照,找了修理厂,没等几天,一辆整修一新的车子开回了家。当然,吃亏的是保险公司,可车主却把德行也扔在了路上。
有人买车开车是为了代步,可有的人却是为了骗保。这些人专门利用保险公司勘查人员人手不足,以及车险理赔存在的一些漏洞,很“专业”地进行骗保。这些骗保团伙往往在几个保险公司都投保,利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通来连续作案。
采访中,不少保险公司都提到了已被侦破的一个车险骗保团伙。这个骗保团伙共有十几个人,他们采用的惯用伎俩,就是买来旧车在马路上制造撞车事故。“这些人的手段非常专业,不管是撞车过程,还是索赔手续,看来都非常真实。”
一次保修“赠”撞两次 修理厂里猫腻也不少
一位车主续保时发现,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中,自己的车竟有了三次出险记录。可事实上,他只出了一次刮蹭事故,然后交给修理厂去修了。
经过一番周折,事情调查清楚了,问题其实出在修理厂——车子放在修理厂时,修理厂竟开着他的车故意去撞了两回,然后用他的身份证、行驶证等证件去保险公司又索赔了两次,赔款自然落入了修理厂的腰包。而车主本人则一直蒙在鼓里。
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黑心修理厂为挣黑钱,将前来报案修理的车辆再次碰撞,以扩大损失或重复报案达到向保险公司多要钱的目的。而车主根本不知道爱车已经被毁了好几回。这种骗保案件一般发生在没有资质的小修理厂,这些修理厂打着给车主提供方便的幌子,把车主有效证件复印,多次使用。这边坑车主,那边坑保险公司。
天津中保理赔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汽修厂吃差价还算小事,他们经检查发现,为了图便宜,汽修厂在修车时连气囊的传感器都没更换,一旦出现车祸,气囊打不开,后果不堪设想。他还给记者讲了另一起汽修厂在骗赔时“过了火”的案例,在业内被传为笑柄。据了解,这个汽修厂原本也想私底下将小车损“撞”大,自己暗地里捞好处,结果开车往电线杆上撞的时候,一时没掌握好,使得原本只有小事故的车烧得只剩空壳。几天后,车主来取车,发现自己的汽车“人间蒸发”,才使这起骗赔案没能得逞。
交管部门处理事故20万件 保险公司50万笔
“每年保险公司理赔的车险案件数量几乎比交通管理部门统计的事故数多出一倍!”一位保险公司车险部负责人透露,北京2002年底交管部门统计的交通事故有20多万起,而几家保险公司合计的赔付竟有50多万件。剔除交管部门未统计的当事人自行处理的交通事故,虚报的人为假事故数量也相当惊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保监局已对保险公司的数据库建设提出了“六通”的要求,即交管部门、各地的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基金、医疗机构及保险公司自身的数据库都能共享、通用。而目前,各保险公司几乎没能做到。中保的保险经纪告诉记者,虽然缺乏统一执行标准,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利润收益率,但是保险公司毕竟还可以通过提高保费等方式把风险转嫁给普通消费者。骗保者这种没有车德的做法真正损害的是其他普通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