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有序竞争 缘何屡维屡破?
顶风违规手段升级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2008年的财险市场,因为车险手续费违规乱象而伤痕累累。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年以来车险市场重现无序竞争,顶风违规手段升级——不仅抬高手续费,甚至还擅自更改车辆性质。
监管部门坐不住了。保监会日前召集大型财险公司负责人闭门座谈,怒斥部分大公司无视监管法规,带头采取违法违规手段冲规模、抢业务,扰乱了财险市场的竞争。
车险市场有序竞争缘何屡维屡破?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违规现象有何新特征?本报记者日前就此深入市场进行了调查。
手续费再现混沌
为抑制车险手续费无序竞争,2008年以来,各地保险同业公会或协会纷纷制定车险手续费自律公约,上限标准视各地情况而定。以上海为例,(支付给中介的)车险手续费率上限是“15%(商业车险)+4%(交强险)”。
尽管监管部门对自律公约的推介与倡议是何等的不遗余力,但在规模、份额双重诱惑的驱动下,车险手续费市场屡维屡破。检查风头一过,财险公司便与监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尤其是今年以来,汽车销售放缓等因素制约了市场需求,一些财险公司选择“铤而走险”,以抬高车险手续费来争抢市场份额。
以上海为例,目前商业车险手续费率普遍超过了20%。沪上一家财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上海财险"老三家"给出的车险手续费率大致在23%至25%,紫金、信达、鼎和等新兴中小财险公司给出的手续费率普遍高达28%左右,最高的甚至给出了30%,是自律上限的两倍。”
上海并非个案。据市场人士透露,云南、广东等地车险手续费违规现象更为激烈凶猛。“这些地区的个别财险公司不仅给出商业车险30%的手续费率,甚至交强险的手续费率也高达30%。”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搅乱了当地财险市场,同时对险企而言亦得不偿失。“对于大公司来说,因为有非车险业务贴补,及控制得当的赔付率,如果商业车险手续费能控制在23%、24%以内,还是有承保利润的。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当手续费超过20%时,车险业务亏损就是既定事实。”上述人士分析说。
擅自更改车辆性质
为了冲规模、抢业务,个别财险公司甚至还想出了一些“极端”手段。
沪上财险业人士曝料称,近年来,上海市场大量土方车等营运车辆保险业务流失至周边城市。流失背后,所暴露的是日渐升级的车险违规伎俩。
通常来说,土方车等营运车辆由于出险率高,因此保费要比非营运车辆高出一倍多。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上海多数财险公司针对土方车等类型营运车辆采取高保费策略,或干脆摒弃这些高风险业务。
但在急于提高市场份额的一些新兴财险公司眼里,这些被大公司视为鸡肋的业务,却成了“香饽饽”。“目前,上海大量土方车保险业务流失到了上海周边地区,保费报价极低。”
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在上海,土方车每年保费大致在3万左右,但在周边地区有的保险公司开出了1万多的保费报价。
同样的车型,保费为何能便宜一半。上述人士透露称,主要是因为个别保险公司可能擅自更改车辆性质,即将“营运车辆”改按“非营运车辆”来投保,采取“报行不一”的方式来抢占客源。
针对愈演愈烈的违规竞争,保监会日前召集市场份额较大的财险公司进行座谈,直指目前财险市场违法违规、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严令各公司必须切实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违规和非理性竞争进行遏制。
诚然,一味用变相降价的手段来购买市场份额,重“大”轻“强”的超常规发展计划并非长久之计。保险公司需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