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起车险案例的分析
所属分类:
2013-7-2 19:56:11
加入收藏杨女士家住积玉桥,她的孩子4月份因骨折入住一家三甲医院,因为买了学生平安意外医疗保险,按保险公司相关规定,只有医保用药才能报销。住院时,医生在杨女士的建议下全部用的医保范围用药。住院17天后,孩子出院。杨女士拿着共37000元的药费单据及病历等,去保险公司报销医疗费。
保险公司将住院期间的用药和医保一样分成甲类用药和乙类用药,甲类用药按医疗保险合同报销,对乙类用药先扣除10%,再对其90%的部分按比例报销。这样算下来,比杨女士先预计的少报销了近1000元。
得知杨女士的报销结果后,曾有报销经验的同事告诉她,在其他保险公司没有将乙类用药扣除10%,只要是医保范围以内的用药,不论甲类、乙类用药,都全额报销,杨女士吃亏了。
吴轩是一家保险代理公司的资深经纪人,有十多年的保险从业经历。他介绍,以前我市只有两家大保险公司执行将乙类用药先扣除10%再报销的做法。信诚人寿不区分甲乙类药,全额给以报销。这样形成了相同的一笔保险事故,不同的保险公司理赔相差数百元至上千元。
后来,这两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潜规则也在其他公司间推行蔓延开来。
保险公司:
按合同规定两种方式都没错?
同样的医疗险,为何出现两种报销比例?部分保险公司称,按照合同规定,两种赔法都没错。
记者翻开一份保险合同看到,医疗险合同并未明确说明报销比例,只是有一句“参照医保用药范围报销”。汉口建设大道一保险公司称,对乙类药赔90%是参照医保的报销规定来的,因为医保的甲类药是100%,乙类药扣除12%,只报88%。保险公司据此对乙类药扣除12%左右并没有错。
保险公司有偷换概念之嫌
湖北诚明律师事务所律师殷翔认为,保险公司将乙类用药先扣除10%再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报销,不太合理。保险合同上“参照医保用药范围报销”只是指的可以报销的药品的范围,并没有约定药品报销的比例。保险公司扣除了10%再按合同比例报销,是偷换了“比例”和“范围”的概念。但是,医疗险的报销,通常投保人花数百元,报销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投保人已觉得占了保险公司的便宜。同时,乙类用药中被扣走的10%部分,只占到报销金额的一小部分,所以,基本没有人愿意为此打维权官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