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购车要谨慎 异地购车便宜不好占
对于异地购车很多人顾虑的问题是上牌、保险和过户的问题。有很多北京经销商吓唬消费者,说外地的发票在当地上牌会有麻烦,所以建议上北京牌照,交强险也上北京的。同时告诉车主以后开北京牌照的车进京方便。的确,进京是方便了,不用办理进京证,但是给以后用车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毕竟车是在外地用的,但验车是必须回到北京的!来往北京花费不菲,还要占用时间,所以建议异地购车的消费者尽量回到当地上牌。
异地购车购裸车
其实异地购车上户籍所在地牌照并不复杂。国家有相关规定,只要车辆具备正规的发票、合格证、购置税和交强险,在全国任何一个正规汽车交易市场所购买的新车,都可以到户籍地办理落户手续。上牌的时候车主只需提供:1.合格证正本和复印件2.购车发票正本3.购置税 4.车主身份证 5.交强险保险单。
异地购车购买裸车即可,但是一定要把相关票据索要齐全,特别是合格证。一般来说发票大家都不会忘,但很多车辆的合格证是被经销商抵押在银行,不是当时就能给的,所以一定要拿齐了再回去,省得来回跑了,毕竟路途遥远,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不低。最好不要把买车的行程定得太短,1天往往办不完。
有很多4S店以厂家不允许为由不卖裸车,这种情况的确有,但并不是全部4S店都这么做,其实有些是因为不能赚取上牌一条龙服务的费用才这么做,最后即便是卖了,也会减小优惠幅度,因此在决定到异地买车前一定要问清楚,免得由于经销商的出尔反尔陷于被动。
必须上本地车险
异地购车必然把车开回去,如果不上保险,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事故,所有的损失都得由自己承担。所以不论是本地还是异地购车都要先上保险,但异地购车一定要上本地的保险。
其实上车险不一定要等到车上好了牌照。只要凭车架号就可以在户籍所在地上车险,比较稳妥的流程是:与经销商谈妥价格,交费拿发票和合格证,办临时牌照,同时把车架号告知当地的保险公司出保单,先不提车,等保单生效了之后再返程。如有可能尽量安排时间长一点,把保单寄过来,实在等不及的话返程时保单没有在手属于违章,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出了事可以回当地理赔。
售后服务哪都行
很多人以为在哪儿买车就得去哪维修保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国产轿车实行全国联保,只要是生产厂家指定的4S店或特约维修站,都可以保修和办理索赔,这个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果有4S店因为不是在该店购车而拒绝行使保养维修的义务,车主可以向厂家投诉。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车主,如果当地或临近城市没有你买的车的4S店或者特约维修站,你最好别买这样的车,因为在质保期内到非专修的修理厂维修保养出现问题,厂家是不负责赔偿的。
总结: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可以明白异地购车并不复杂,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省钱,那就必须要计算一下省下来的钱是否值得你跑一趟。因为异地购车除了油费、过路费、食宿费,还要花上几天的时间,还要面临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好处理的问题。因此想异地购车的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时间的话顺便安排一下旅游,就当自驾游了!
异地购车要谨慎 异地购车便宜不好占
虽然国家规定:只要车辆具备正规的发票、合格证、购置税和交强险,在全国任何一个正规汽车交易市场所购买的新车,都可以到户籍地办理落户手续。就是说,异地购车是受到政府有关部门许可的,但是,很多汽车厂家都有“地方限制”,比如,很多合资品牌北京经销商就不会将车卖到外地,否则“严惩”。
异地购车后办理本地入户相关手续:车主只需准备: 1. 合格证正本和复印件;2. 购车发票;3. 车主身份证;4. 临时牌照(跨省);5. 交强险保单。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凭车架号在户籍所在地购买交强险等基本险种,(本人不在当地,可拜托亲戚朋友办理),因为如果不买保险,在回家的这段路上,万一发生意外,是得不到任何赔偿的。另外,最好给自己的行程多准备2天以上,因为目前很多车辆合格证都抵押在银行,经销商在车主确认购买车辆后,需要至少半天才能取回。
售后服务:在异地购车时,异地经销商有可能会将你的首保联撕掉,这样你就会在首保前回到购车地进行首保,否则只能在当地付费首保,并且影响以后的保修。为什么异地经销商会将你的首保联撕掉呢?一个是防范厂家制定的渠道异地卖车的情况出现,另一个就是现在的车价水分很少了,最具利润增值的地方在于售后,你的首保虽然自己不用付费,但厂家会给4S补助的,以后的保修也是一样,你既付费,厂家也会给予4S结费。
异地购车五问:
一、详细询问汽车厂家或经销商,异地购车是否可以享受全国联保政策。
二、要了解经销商是否具有汽车销售资格,包括是否具有您要购买的那款车型以及厂家授权销售许可,应当选择在规模较大、信誉度较高的4S店购买。
三、异地购车是否给开具国家统一的正规发票,要了解清楚能否当场出具车辆合格证等问题。
四、异地购车不要购买通过经销商加装或改装的个性车,这种加装的个性车在您居住地不属于免费检修范围。
五、异地购车更应重视合同条款,不要轻信经销商的口头承诺;仔细核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避免签下“问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