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车险全国通赔彰显服务实力
随着商务和旅游活动的活跃,车辆异地出险的案例也在迅速增加。为提升服务品质,急客户之所急,2003年平安借助于先进的IT平台,在网上理赔系统正常运行基础上,开发了通赔平台,实现了理赔跟客户走,客户无论在国内任何地区,均可就近在平安的机构完成从报案到领取赔款的全过程。
对于浙江客户王先生来说,2004年1月25日是他难忘的一天。他利用春节自驾游,座驾本田小轿车在上海发生保险事故。他拨通了平安的全国统一的服务电话95512,上海平安随即启动全国通赔流程,第一时间安排定损员前往查勘定损。因车损严重,客户自己无力垫付巨额修理费用。面对客户的困难,上海平安联系上海本田特约维修站安排修理事宜,当上海平安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好全部理赔手续,将赔款10万多元支付给特约维修站后,客户没有花一分钱,就拿到了修复如新的车辆。王先生感慨万分,“如果没有平安如此先进的网上全国通赔服务,就不可能这么快得到理赔,选择了平安,踏实!”
2005年国庆长假期间的10月2日,今年第十九号台风“龙王”在福建登陆。当晚,在湖南平安投保的张先生驾驶爱车“湘F—××××”途径福州市六一路时,不幸遭遇了水淹,平安的通赔平台使急于回湖南的张先生在短短的3天时间内就领到了7000多元的赔款。
据介绍,平安全国通赔服务为出险客户节约的索赔时间约50%。2004年平安全年受理车险通赔委托案件5.8万件,涉及案件金额4.5亿元,应客户要求就地支付赔付金额为3900万元,而截至2005年前7个月,平安受理通赔委托案件就达到4.4万件,涉及案件金额达3.2亿元 应客户要求就地支付赔付金额为3800万元,预计2005年全年异地出险委托案件量比上年增加30%就地支付赔款增加近70%。
平安全国通赔服务从承保地委托和出险地处理乃至赔款支付过程都是借助先进的网上车险理赔系统加以实现。全国通赔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客户,自实施以来一直为客户称道,通赔服务举措,进一步稳固了平安车险网络化服务手段上的优势。
元旦过后,与广大车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则新闻即是“广东省车险信息集中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了解一辆车过往的车险消费信息,在一个投保周期内出险次数较少的客户,在购买商业车险时可以获得更低的折扣,而高风险客户的保费也会被提高。这个规定成了近期大家津津乐道的主要话题。车险信息平台上线之后,大家的用车观念是否也“与时俱进”?我们特地采访了几位车友。
“与时俱进”派
网友“一粒尘埃”:如果车辆的理赔记录能够真正与车险费率挂钩,这对有良好行驶记录的车主是有“着数”的,我的车辆去年出了一次轻微的双方事故,当时我是全责方,保险公司的理赔员到现场后认为对方车辆的损失较轻,建议我取消报案,跟对方私了,我便给了对方200元。前几天续保时,由于我去年行车无事故,保费就便宜了30%。所以车险信息平台投入使用后,我以后遇到轻微的交通事故也不报保险,自己找个维修厂修一修,保费则可以低很多。
“深思熟虑”派
车主阿华:车险数据库建成后,车主为了获得更低的商业险折扣,在遇到小事故时大多会选择私了,这样会大大增加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但保险公司在获利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如何改善服务质量?
网友“老鼠爱大米”:这个车险信息共享平台不够给力,它只显示车主的投保信息,我觉得应该增加对保险公司服务打分、计算保险公司利润方面的功能,让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全面了解车险行业的信息,然后督促保险公司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投保方案。
网友“爱拼才会赢”:我的车辆前段时间停地下车库时不小心擦花了前保险杆,最近开车遇到有人插队我就直冲过去,希望有个免费修车的机会,可惜计划一直不成功。
我认为以后要减少修车费用,除了遵守交通规则外,还要多个心眼减少理赔次数,在遇到双边事故的时候,尽量找理由让对方成为全责方。
“原地踏步”派
车主莫阳:依我看,平台的推出不会给车主带来多大的好处。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个系统看到车主的姓名还有车牌号,有什么制度可以监督他们,不让他们把我们的资料泄露出去?如果连续几年行车没有出事故,能否享受到比7折更低的商业险优惠?这些问题都没有肯定的答案。那我为何还替保险公司省钱?
网友“一米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车险赔款实名制转账制度出台的时候,有维修厂就跟我说了,修车的时候将一张存折放在那里,出了啥问题他们都可以帮我代办,不需要我自己提前埋单。我相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车险信息平台听起来很规范,但肯定还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反正出了保险,该理赔的我还是会找保险公司,不能白掏一大笔保费。
车主小调查
2010年,你给保险公司的服务打几分?
岁末年初,既是汽车销售的黄金时期,也是车险投保、续保的高潮。很多车主都忙于货比三家,为爱车挑选一个服务好、性价比高的“靠山”。那么,在2010年,东莞车主出险的次数以及金额有多少?他们对保险公司的服务以及理赔速度有何评价?随着车险信息集中平台的建立,多次出险的“马路杀手”在为车辆投保时无法享受到较低的商业险折扣,这对消费者的用车观有什么影响?本期《黄金车市》联合东莞车迷网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希望能够让车主更加理性地对待车险消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13%的车主在2010年出险次数为3-4次,但这些车主中仅有4.35%的人向保险公司报案3次,没有人报案次数超过3次。47.83%的车主表示保险公司的理赔程序“虽然不够简便但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有同样比例的受访者认为保险公司的理赔速度“虽然有点拖拉 但 仍 在 可 以 接 受 的 范 围 内 ”,52.17%的车主认为2010年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与以往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而调查数据显示,在广东省车险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后,车主的用车观有了比较大的改变,47.83%的客户表示“为了获得更低的车险折扣,我以后开车会更加小心”。
网友“花钱挣吆喝”:我的车辆在去年出过一次险,查勘、定损后我只需要按照保险公司的提示,提供几样证明,在一个星期左右就拿到了赔款。速度很快,手续也不复杂。由于需要自己提前付修车费用,我在刷卡付钱时会仔细核查每一个收费项目,关注程度与以前车行先垫钱给对方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车主吴小姐:去年保险公司还有行业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声称“净化车险消费环境”的政策,但是车险混乱的局面依然存在。举个例子说,我在樟木头一家车行买了保险,车行的代理人员告诉我,轻微的单边事故不需要看现场,但是我的车出第二次单边事故,到南城同品牌4S店维修时,对方师傅表示,由于该车行与我所投保的保险公司业务联系不多,保险公司不同意在没有查勘现场的情况下定损。这说明了保险经营中的人情味太浓,还是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车险理赔人员小刘:前年年底保险公司出台“车险赔款全额转至被保险人同名账户”制度的时候,曾经有规定,投保车辆在进行重大维修时可以申请保险公司预先垫付赔款,但是这个制度的申请手续非常繁琐,我跟同行交流过,还没有车主通过该制度提前申请到赔款。我认为这种制度在实际理赔工作中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监管,实际上保险公司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年保险公司的经营水平一直都是小的改善,无法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