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信息不对称,买方事后常“抓瞎”

 所属分类:  2013-9-2 10:43:02    加入收藏

顽结:买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挑着告诉你;付款时,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能把你转晕;修车时,夸张地比喻吓得你心跳加速……厂家、商家、消费者之间明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成为维权顽结。 
  信息不对称,买方事后常“抓瞎”

  在平日的时间里,本报接到过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询问买车、保养、维修等各环节的注意事项。 可以说,消费者从买车开始,就无时无刻都保持着一种警惕心理:中间有没有猫腻? 

  为何消费者会有这样的心理?最直接原因就是,经销商乃至厂方“有意无意”地剥夺了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质量及各种购车、用车环节中真实信息的知情权。

  购车:商家虚构车型乱收费

  2008年,准备出手买车的王洁在一家汽车品牌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一款三厢车有标准版、舒适版和豪华版,价格相差数千元不等。根据自己的预算,王洁决定购买其豪华版车型。

  来到4S店后,销售员表示,目前店内豪华版无现车,但厂方最近又推出了该车的尊贵版车型,价格只比豪华版贵6000元。这让王洁不禁产生了疑问:“官网上并没有看到尊贵版车型的介绍呀?”对此,销售员解释:“车型刚刚推出,还没来得及宣传。”随后,王洁就在销售员的要求下缴纳了5000元的预付款,并签订了购车合同。但在该合同上,销售员并没写明是何种车型,只是填上了车辆总价。

  可是,在王洁签订销售合同之后却得知,厂方根本就没有推出所谓的尊贵版车型,这只是经销商在豪华版的基础上加装了的几样舒适、便利性配置后所虚构的车型。同样的配置,消费者自己加装,只需4000元。

  在感觉到“受骗”后,王洁找到4S店要求撤销合同,并退还5000元预付款,但4S店却根本不予理睬。由于跟经销商的协商未果,王洁找到了市消保委进行投诉。

  经消保委认定,“经销商以欺骗方式销售虚构车型,本身就是消费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利终止汽车销售合同,商家应返还预付款。

  007警示:购车合同多推敲

  “虚构车型”这种极端的案例,相信不会有太多车主碰到,但是类似的事件,其实绝不在少数。比如:商家在承诺低价后,等车主到店再次议价时,会对配置和各种额外服务不断加码,而很多初次买车的消费者,对这些配置和各种服务知之甚少,从而造成多掏钱等情况出现。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买车时,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必须签订严格规范的合同文本,同时,还需要自身加强对汽车质量、价格与服务的了解。

  修车:4S店小毛病大修补

  2008年7月,买车不到两个月的李先生发现车辆在急刹车时会自动熄火。经一4S店维修人员检测后称:“自动熄火是因自动变速器故障,需大修。”由于车还在质保期内,维修人员只是收取了李先生600多元钱的工时费。但维修后不久,李先生仍觉得自动熄火的次数反而更频繁了。于是他再次来到4S店要求维修。这次维修人员又表示,“是电脑板故障,维修需要2000元。”在进行了第二次维修后,车辆故障依然没有消除。当他第三次来到4S店,维修人员却又称是“汽油泵供油有问题”。

  同样的问题,4S店却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这让李先生对该4S店的维修技术感到非常怀疑。为了能彻底解决故障,李先生将车开到了该品牌的另一家4S店进行维修,而当维修人员更换了一个继电器后,故障随之解决,总共花费不到100元。

  被之前4S店“忽悠”的李先生,决定讨回前两次白白花掉的2600元。但此时李先生却发现第一家4S店出具的维修记录和收费单据上仅写明为“车辆保养”,根本就没有写明车辆因为什么问题而进行修理。面对4S店的“维修陷阱”,缺少证据的李先生根本无法维权。

  007警示:质疑车辆问题应多跑几家维修店

  上海汽车维修管理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筱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辆在维修时,消费者有权要求4S店出具详实的维修记录。这不但能使消费者对于车辆故障一目了然,若日后产生纠纷,维修记录也是最直观有效的证据。”

  对于车主来说,经常会遭遇到的小题大作的项目就是频繁大修发动机。而一般来说,发动机的机械部件耐用性很强,使用年限在10年左右。对维修厂提出的大修发动机的说法,应予以警惕。如果消费者对某一维修点的维修技术表示怀疑,最好能把车开到另外一个维修点再进行一次检测,以确认车辆症结所在。

  提车:不可忽视的售前检测

  2007年11月,上海车主王先生购买了一辆轿车。使用了大半年后,发现该车的中控锁失灵,本以为是小毛病,车主就将车辆开到4S店进行维修。经4S店检测后,认为中控锁失灵是由于中央控制器电脑板故障所致。但令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当维修人员将车身打开后,发现车身大量进水,中央控制器完全浸泡在水中。4S店称,车身渗水是由于此前车辆遭受严重撞击,维修时裂缝焊接不严所致,维修费用需要车主承担。

  4S店的解释让自买车以来从未出过交通事故的王先生怀疑,自己买的莫非是辆事故车?但由于买车已经有半年时间,4S店对于“事故车”的说法予以否认。而确认这辆车是否是事故车的关键就在于,车辆被撞时间究竟是在出售前还是出售后。

  为了讨个说法,王先生决定通过国家检测部门为车辆进行鉴定。但据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冯树鸣主任称,“目前,只能对王先生的车辆受损原因作出技术鉴定,但究竟是在售前还是售后被撞仍无法作出时间鉴定。”而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车辆已使用了半年的情况下,王先生根本无法举证。

  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消保委进行投诉。工作人员问道:“提车时是否在PDI检测单上签字?”王先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更是摸不着头脑。据了解,王先生压根就不知道“PDI检测(商品车出库前检查)”这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签字了。

  于是,王先生再次来到4S店要求查看该车的PDI检测单,4S店却以“消费者无权查看经销商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那么,车辆PDI售前检测单算不算商业机密呢?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汤淡宁律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据他介绍,“在车辆销售过程中,消费者有权利对所购车辆进行售前检验,并在PDI检测书上签字确认,经销商则有义务协助消费者检验。”

  最终,在消保委的调解下,4S店同意为王先生免费更换一辆新车,此事才告一段落。

  007警示:PDI检测单是车主维权关键证据

  在本案中,PDI检测单成为消费者维权最为关键的证据。因为,根据“举证倒置”原则,经销商将未经过售前检测的车辆出售,在售后消费者对车况提出质疑时,经销商应对售前车辆的完好无损进行举证。而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忽视对车况的检查,甚至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就在PDI检测单上签字。而有些经销商更是会在消费者买车时或者修车后,擅自冒签PDI检测单。另外,一般消费者对这个PDI检测的认识并不多,由此在售后中出现消费纠纷时,消费者明显处于劣势。

  PDI检测简称商品车出库前检查,是车辆销售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费者必须认真对待,签字后就意味着用户认可了车辆售出时的状况。检查涉及到外观、遥控器、室内各种开关和配置、发动机内油量、仓内线束及螺丝的装配情况、有无漏油及漏水情况、各种传感器及卡子的装配情况、电瓶规格、喷漆部位的喷漆情况等。

  链接>>>

  信息不对称催生汽车经纪人

  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产品质量、产品价格都是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已进入买方市场的汽车消费,对于这些基本信息消费者依然无法获知。由于汽车产品具有复杂性、专业性的特点,使得普通消费者很难对购车、养车的相关事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消费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社会亟需能够提供“购买、养车一条龙服务”的汽车经纪人群体出现。

  但是,汽车经纪人的发展必须有赖于建立起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条文提升汽车经纪人在汽车消费群体中的可信度,保障合法经纪人的权益。不过,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养车服务“零风险”,对于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3年6月30日

车辆肇事逃逸 保险公司拒赔
    我市着手建立保险行业信息平台  逃逸车辆保险公司将拒保  今年9月6日凌晨1点40分,在红岭路与深南路的十字路口,司机王女士和女友张女士,送朋友回家后路经该处停下来等候绿灯,王女士正与女友聊天,前面车辆突然猛地后退,由于两车相距两米多,王女士的富康车受伤严重,在前面车一刹那的迟疑中,张女士记下了车号。肇事车驶离,王女士开车就追,张女士连忙报警,并报保险公司。王女士追到上步路第一个十字路口,被红灯挡住,肇事车冲红灯继续飞奔,王女士只好作罢。  王女士告诉记者,按照交警的要求,第二天她到罗湖交警大队...查看全文>>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7-2011 qc18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汽车江湖网 版权所有
汽车江湖网 qc188.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127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