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就《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向相关险企小范围征求意见
“看看生命人寿的这款金慧两全吧,年化收益率可达6%,高过银行的理财产品,最近卖得很火。”6月4日,中行北京市某支行网点的业务员说。
不过,该产品说明书上的五年持有到期固定回报是11.5%,年平均收益率2.3%。上述业务员一再强调6%是加上分红之后的数据,她反问:“为什么不信呢?以往的到期产品都实现了较高收益率。”
现在,不少银行网点里,类似以高收益率为卖点吸引消费者买保险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使得有着保费调剂器之称的银保渠道正在回暖,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查看A股大盘,表现最“熊”的无疑是保险板块。最近,保险股频频成为机构投资者们的抛售对象。
“一号”冲保费
而不管是太平人寿的稳赢一号,还是新华保险的精选一号,或者是泰康人寿的祥云一号保障计划,皆有理财储蓄型特点,无一例外成为各自公司的月度保费王。
“5月新华保险的银保渠道新单保费环比增幅近九成,其中80%的保费收入贡献均来自精选1号。”一家寿险公司中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同业交流数据显示,4月新华保险的此数据为19亿左右,但5月份骤增至36亿。
太平稳赢一号更是两天就卖了21亿。这或许因为中国太平集团董事长王滨提出的“三年再造一个太平”的计划,以及其整体上市回归A股的梦想,旨在冲规模的太平集团麾下专业子公司都冲劲十足。
在北京,无论是工行、建行还是中行的网点,业务员都积极推荐太平人寿的产品,如太平财富成长一号两全保险(分红型)每年固定存金额,每年至少5%的固定收益和分红。
经业务员一番介绍之后,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保险公司的银保产品打的都是高收益牌,与银行定期存款相比,吸引人的地方很多。
此时此刻,纠结于“价值与规模”的保险公司似乎正遭受资本市场的抛弃。
6月6日,中国人寿报收16.21元/股,当日跌幅1.22%;中国平安报收38.63元/股,当日跌幅1.18%;新华保险报收23.36元/股,跌2.22%;中国太保报收18.32元,跌0.60%;其股价较年初时已分别跌去:25%、18%、23%、20%。
年初至今,尤其从今年3月份开始,整个保险板块基本呈30度下行走势。以市场波动较大的3月份为例,当月沪深300下跌6.67%,保险板块跌11.31%,明显跑输大盘及其他金融股。而5月初以来上证指数上涨近6%,但同期保险股涨幅仅1.7%,保险股跑输大盘。“一季度保险股好不容易出现企稳反弹势头,业绩也兑现了高增长预期甚至普遍超预期,”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但定价利率改革力度加大预期再起,在市场本来偏弱的情况下,保险股调头向下。”
彭玉龙所说的定价利率改革指的是两个月前,保监会就《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向相关险企小范围征求意见。
事实上,自4月底5月初以来,市场预期分红险和传统险的定价利率将一起放开,这对行业利润率及退保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来看,仅传统险的概率越来越大,意味着政策趋向温和,好于市场预期。”彭玉龙认为。
不过,资本市场好像并“不买账”。陷入迷局的保险板块依然不见任何起色。保险板块的表现低迷依旧。如6月7日,中国人寿盘中最低触及15.94元/股,刷新近年股价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