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让浙江险企叫苦不迭 2008年来首次亏损
6家在A股、H股上市的保险公司最近纷纷公布2013年报,与2012年的不景气相比,这次的年报可谓靓丽。
年报显示,2013年6家公司的净利润均有增长。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中国人保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3.9%、82.4%、50.8%、40.4%、18.8%,合计实现净利润786.62亿元。中国太平则以港元资产计算,其股东应占溢利净额15.3亿港元,增幅为16.3%。
靓丽的年报背后却难掩隐忧:寿险公司遭遇非正常退保风险,4家上市公司去年退保总额超过1200亿元;财产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接近100%,濒临亏损边缘。
这些隐忧,在浙江这个保险大省显得更为突出。去年,浙江的车险业务出现了2008年来的首次亏损,盈利水平全国排名倒数第三;寿险业退保率达到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家公司越过了5%的警戒线。
4家险企去年退保金破千亿
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4家的退保金总额超过千亿元,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国寿、平安、太保、新华支出的退保金分别为649亿元、75.7亿元、197.8亿元、287亿元。各险企的退保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退保金金额最大的中国人寿表示,退保金同比增长59.2%,主要原因是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冲击,部分银保业务退保增加。
“去年浙江的寿险退保量也很大,超过了100亿,这还是不包括宁波的数据。”杭州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跟去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保险产品的收益率确实没有吸引力。一些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消费者选择了退保,这里面有消费者不理性的原因,也有销售误导的存在。
记者了解到,为了规范银保销售渠道,从本月起一项银保新规开始实施。这个新规规定: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犹豫期从10个自然日延长至15个自然日;对城乡低收入居民、投保人年龄超过65周岁,或期交产品投保人年龄超过60周岁的,必须由保险公司人工核保;银行网点应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公示代理保险产品清单,不得使用“联合推出”或者收益率等类似理财产品的用语。
台风让浙江险企叫苦不迭
与寿险业相比,财产险行业的日子显然更不好过。年报显示,财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在大幅攀升,财产险行业濒临亏损边缘。
在几大上市险企中,人保的财产险综合成本率最低,达到96.7%,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中国太平的财产险综合成本率距离亏损仅一步之遥,高达99.8%,同比提高了3.7个百分点;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7.3%和99.5%。
瑞银证券分析师做出判断:2014年整个财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或将超过100%。
杭州一家大型财产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综合成本率是险企的盈亏平衡点,超过100%就意味着亏损。而该公司在去年的综合成本率就远超过10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浙江遭遇了“菲特”这个重大自然灾害。
太保产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宗敏在中国太保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综合成本率上升的一大原因是去年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尤其是“菲特”台风所带来的影响,因为太保产险在此次受灾严重的上海、浙江、苏州等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所以遭受损失的影响程度会高于行业整体的情况。同时,由于零配件成本、工时费以及解决理赔时效方面的投入继续加大,车险的理赔成本仍然在持续上升。
根据浙江保监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省各财产险公司关于“菲特”台风的理赔金额约17亿元。在一份浙江保险业内部的统计材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辖区(浙江省,不含宁波)财产险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同比减少16.9亿元;其中车险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金额1.9亿元,利润较去年同期减少16.5亿元。
“去年这场台风给我们公司造成的车险理赔金额超过2000万元,而我们公司原本全年有可能的利润也就一两千万元。”浙江一家排名前五的财产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巨灾理赔让原本就薄利的浙江车险业出现了亏损。
2013年6月18日
自驾游出发前,补习异地出险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