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事故理赔流程解析
(1)出示保险单证。
(2)出示行驶证。
(3)出示驾驶证。
(4)出示被保险人身份证。
(5)出示保险单。
(6)填写出险报案表。
(7)详细填写出险经过。
(8)详细填写报案人、驾驶员和联系电话。
(9)检查车辆外观,拍照定损。
(10)理赔员带领车主进行车辆外观检查。
(11)根据车主填写的报案内容拍照核损。
(12)理赔员提醒车主车辆上有无贵重物品。
(13)交付维修站修理。
(14)理赔员开具任务委托单确定维修项目及维修时间。
(15)车主签字认可。
(16)车主将车辆交于维修站维修。
以上是车主和保险公司理赔员必须要做的。事实胜于雄辨,车主一定要注意做好前期工作,避免事后理赔时麻烦被动。
其次要及时与保险公司沟通。 车主要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完成对车辆查勘、照相以及定损等必要工作。结案前应向交管部门了解事故中自己应负多大的责任、损失多少和伤者的赔偿费用等情况,然后再向保险公司询问哪些情况能赔哪些情况不能赔,尽量减少损失。同时,车主在找救援公司拖车以及找修理厂修车时,关于价格问题要与保险公司及时沟通,避免救援公司或者修理厂的开价与保险公司的赔偿价格相差太大。对于定损时没有发现的车辆损失,应及时通知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进行二次查勘定损,这笔额外的损失就不用车主自己掏钱了。因为保险事故受损或造成第三者财产损坏,应当尽量修复。修理前被保险人须会同保险公司检验,确定修理项目、修理方式及修理费用。若客户自行修理,保险公司会重新核定甚至拒绝赔偿。车辆修复以后,在支付修理费用和办理领车手续前务必对修理质量进行查验。
最后提醒车主不应该出现两个极端。
(1)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喜欢私了,也就是说怕麻烦,觉得去理赔就是浪费时间,宁愿把这些时间浪费在和对方车主争执上。结果是耽搁了理赔的时间,往往是两头得不到赔偿,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了。所以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最好不要私了,更不能忍气吞声。
(2)哪怕一丁点的小刮擦都要去保险公司理赔。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自己的理赔率,因为保险公司每年根据车主的出险率有一定的折扣。我们拿太平洋保险公司举例,太平洋公司规定:被保险车辆出险3次后,保险公司将从第4次事故起,每增加一次保险事故,则在条款规定的免赔基础上增加5%免赔率,在一年内该项免赔最高增加15%。由此看来,那一小点损失去理赔就不值了。因此建议车主在有很小的损失时就没有必要东奔西跑地浪费精力了。
生命权大于通行权。行人与机动车发生了碰撞怎么办?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撞了不能白撞。但如何赔偿事故损失才能真正体现人性化的立法宗旨?上海地方性立法将制定合情合理的细化规范。
1月5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上海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若干规定》进入立法审议程序。这一地方性立法主要细化上位法的第76条,针对国家大法某一条款进行地方性立法,在本市尚属首次。
1问:“以人为本”包括司机吗?
一个行人走上了封闭的高架道路,结果被机动车撞了。如果对国家大法做出“矫枉过正”的解读,将“以人为本”的“人”只理解为“行人”,那么,原本没有责任的司机要负全责,得赔偿十多万元。司机叫苦,全家一年不吃不喝也赔不起呀。
立法以人为本,这个“人”包括行人,也包括司机,以及与行人和司机利益休戚相关的所有的人。这样“解读”,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如果事故责任不该是司机“一肩挑”,那么,谁帮他分担?
2问:谁来帮助司机赔偿?
有一个资源不该被遗忘——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第三者责任强制险引入事故赔偿。
据市公安局副局长介绍,无论是机动车之间,还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处理都涉及到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问题。在国家对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作出具体规定之前,本市依据国家大法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责任限额暂定为4万元。
据此,立法草案作出相应规定:机动车如果已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在4万元之内承担赔付责任,但赔付方式在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中有所不同: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于它们在道路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强谁弱,所以,这类事故应该首先区分责任,然后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内赔付。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后两者往往处于易受伤害的弱势,所以,立法草案要求保险公司首先赔付人身伤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