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强险是否能不买
被告刘某是虞城县李老家乡人,他曾领过建筑队,搞过家庭养殖,是闻名十里八村的致富能人。自2009年春天起他又购买了两辆农用机动三轮车,从事树木的买卖、运输业务。为节省成本,他抱着侥幸的心理,未给自己的车辆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2010年8月11日晚上,刘某驾驶着自己的农用机动三轮车前往山东运送木材。当其自南向北行驶到田界线17KM处时,车辆发生故障,便将车辆停在了路上。这时,原告胡某骑着两轮摩托车从南向北行驶,因天黑下雨能见度低,撞到被告刘某停在路上的机动三轮车尾部,造成原告受伤、两车损坏,构成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原告即被送往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虞城县公安交警大队勘验现场后认定:原告胡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刘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后因医疗费等费用赔偿问题,双方达不成协议,原告遂提起诉讼。庭审中,原告胡某要求被告刘某应先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再按责任比例分担。被告刘某则辩称,对事故给原告造成的损失应直接按责任分担,不应该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双方就具体赔偿数额争执不下,达不成调解协议。
法院审理后认为:自2006年7月1日起,我国实行交强险制度。交强险为法定保险和强制保险,具有社会保障和社会公益的性质,旨在充分有效地保障受害人的人身、财产权益。被告刘某不给自己的机动车购买交强险,本身已违反了相关规定,应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而当其未购买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时,又不能单纯按事故责任比例分担损失。
首先,应在其应当投保的最低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予赔偿,然后,对原告超过责任限额部分的损失,再由双方当事人按事故责任认定比例分担。据此,遂判决:被告刘某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赔偿原告胡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误工费、护理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车损费等共计120440元;对原告超出交强险责任赔偿限额部分的损失,由原、被告按8:2的比例,由被告刘某赔偿原告28822.35元。本案宣判后,被告并未上诉,只是对自己未能及时购买交强险后悔不已。目前,此案已进入执行程序。
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车如未投保“交强险”,造成他人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该如何赔偿?近日,义乌稠州律师事务所胡光明律师代理了这样一起案件,他希望通过这起案件,提醒广大车主别忘给爱车买“交强险”。
这起事故发生在2007年9月1日,驾驶二轮摩托车的杨某与骑自行车的蒋某发生碰撞,造成蒋某9级伤残。经义乌交警部门认定,蒋某负事故主要责任,杨某负次责。按照事故主、次责划分,杨某愿意承担伤者40%的赔偿责任,但蒋某不同意。双方就赔偿事宜多次协商未果,蒋某遂委托胡光明律师向法院起诉。
“本来按事故责任赔偿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杨某的摩托车既未投保‘交强险’,也没购买商业险。这样一来,他仍应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胡律师认为,根据交法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如未参加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在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也就是说,不管事故责任大小,杨某都要在“交强险”范围内先行赔付蒋某的损失。超出该范围外的损失,由原、被告各承担50%的责任。
胡律师介绍,“交强险”的责任限额为6万元,且实行分项限额,具体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5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8000元和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按这一规定,杨某需赔偿相当于相应的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死亡伤残和医疗费共计58000元,并负担原告其余损失12000元。
案件上诉后,法院作出终审判决,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处未投“交强险”的杨某照负险责,赔偿原告7万元损失。
2013年3月30日
行车2~5年的人士 根据保障需要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