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探讨一下购置税减免的利与弊
2009年1月1日,呼唤了14年之久的燃油税正式在中国实施。与此同时,一场政府及有关汽车行业协会牵头的更深层次的汽车业救市计划也正在火速推进之中。购置税减免政策一度受到众车主的推崇,然而,自2011年1月1日起,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同时,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后停止执行。购置税减免以及减免政策终止一直饱受争议,接下来,开心保小编以您一起来探讨一下购置税减免的利与弊。
减征收车辆购置税对短期促进乘用车市场是重大利好。体现出高价促进内需消费的坚定决心。将车购税削减二分之一调整为削减四分之一,是个很有智慧的决策。
第一、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避免了市场和汽车业对政策的依赖性。对上年的政策有延续有承接,对下年的政策有铺垫有过渡。而且政策执行期限很明确。也是一个权宜之计。期限过后,还有调整的空间。根据汽车市场的实际需要,如果市场仍然需要刺激,可以加大力度,如果不需要,可以执行老政策,回旋的余地大,为此后政策的调整留足了灵活的空间。
第二、既发挥了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对内需的刺激力度,又审慎稳健,避免了副作用。虽然车购税政策作了调整,但大方向没有改变,使政策具有稳定性的同时呈现出对内需的积极拉动和刺激消费意图,鼓励作用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汽车下乡政策调整得更为积极,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使政策力度增强,使不同方向的政策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形成政策的整体优势效能,政策的整体力度提升。
第三、车购税政策作适当调整,刺激内需的同时可以刺激汽车企业发挥车价优惠和下降的积极性,促使车价下降,加快车价下降的速度,迫使汽车企业挤压剩余的汽车价格下降空间,一举两得。
购置税减免虽然好处多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比如说汽车增多,汽车多了确实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本来汽车的优点是人们快捷、方便、舒适的出行代步工具,也是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今天终于实现了,可是,随之而来也给人们增加了更多的烦恼。短距离出行变得更慢,到了目的地无处停车,长时间堵车排队,呼吸大量汽车尾气,使人心烦意燥。
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经被拉动并形成兴旺态势和行走惯性,具有明显的稳定性趋势,而且明年后年的总体趋势不会有大的起伏,继续偏强刺激已无必要。临渴掘井式的发展方式永远是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而过于注重眼前效益的短期行为是对长期效益的排斥与忽略。汽车社会的发展应该遵循生态型汽车社会的发展规律,尊重规律,顺其自然;而过度的刺激则有悖于自然的汽车生态。汽车生态的准则就是中庸之道。
中,就是适合;庸,就是规律。违背发展规律,就意味着脱轨和失衡,而这恰恰是畸形的开始。车购税政策就是权宜之计。既然“权宜”,就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借坡下驴。过犹不及。远水不解近渴。调远水而解近渴,就是透支消费资源,就是提前释放未来的消费潜力,就是竭泽而渔。中国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够多了,比如土地,吃祖宗饭,占子孙地已形成惯性很难遏制。汽车业的竭泽而渔一旦形成惯性,将无法制动,并将与土地资源的竭泽而渔形成对资源的钳形联合掠夺之势。因此,对于购置税减免的问题,一定要一分为二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