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车险敢打折还是有利润

所属分类:
2013-2-28 21:12:35
加入收藏
探究:敢打折还是有利润
针对现在交强险市场上出现的部分代理商“明折暗扣”的现象,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李虹副教授认为:“现在交强险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直销、网络销售、4S店、代理商等渠道,其中保险公司、4S店相对比较正规,监管也严格,一般不会降价。而代理人则是与各个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签有代销合同,渠道不同价格各异,所以出现了这样的价格混乱现象。现在,部分保险公司将其中一部分利润让给了代理人,其中让利可能超过了4%的佣金上限,代理人再给车主打折,可见其间还是有利润的。”
至于实行交强险的初衷是什么?恐怕许多缴纳了保费的车主都回答不上来。因为在不少车主的印象里,交强险就是一笔不得不交的钱。《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一句话就作出了阐释: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现在的交强险运行结果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本应追求社会效益,承担更多社会义务,保证交通事故受害人得到及时赔偿的交强险,实际上却采用商业保险的运行机制,成为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北京汇原律师事务所的魏晓东解释说,2008年,保险公司费用支出中,营业税及附加就有30.5亿元,这不太合理,如果把交强险纳入社会保险范畴,这部分税费就不用交了,本用于救命的钱不应该花在税费和中间的代理费上。另外,现在交强险无责赔偿的规定有助长碰瓷之嫌,这问题在商业车险中也存在。这种行为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款支出,是和等钱救命的受害人争钱,并间接导致其他合法的投保人支出了更多保费,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车比人贵”很普遍
买车后,车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爱车买上保险。随着车险市场的发展,如今的车辆保险已是品种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好不容易买了辆新车,总要好好保护。”车主的心态大多如此,于是在为爱车买保险时也毫不手软。
不过,相比对车辆的保护,不少车主对自己本身以及乘客的人身保障就显得薄弱许多。我们知道,通常在选购车险时,可选择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和乘客座位责任保险。其中,司机座位责任保险是对意外事故中,驾驶员本身伤亡且本车负有责任的情况予以保障;而乘客座位保险则是对意外事故中,乘客出现人身伤亡...
查看全文>> 修车期间的损失不赔
如果车辆在送修期间发生了碰撞、被盗等损失,保险公司都不会赔偿,因为修理厂有责任妥善保管维修车辆。此外,保险条款一般还约定,保险车辆在“竞赛、测试”期间受到的损失也不负责赔偿。
专家提醒:驾驶人在维修和保养爱车时要选正规的修理厂。...
查看全文>> “行规”之三额外费用接连不断 在谈妥一款上市新车的价格后,消费者李先生就与经销商签订了购车合同。但签完合同后,李先生却被告知,由于展厅里没有现车,要到仓库去提车,李先生需另外支付300元的“出库费”。 李先生认为,经销商在签订了购车合同之后才告知需要缴纳300元的出库费是消费欺诈。而经销商却表示,李先生购买的是新车型,“收取出库费是行规”。 ...
查看全文>> 2013年5月20日
车险理赔建立与投保人交流的平台 建立与投保人交流的平台。很多时候,误解源于沟通不畅。理赔人员在查勘理赔过程中要多做解释说明工作,特别遇到投保人认为应该赔而没有赔的情况,更应该依据保险法规、合同约定等进行解释,这样,投保人才会理解,并能积极配合,避免争端的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