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的赔付成本上升 电话车险成救命稻草

赔付成本上升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庭长宋航介绍,在该院审理的保险纠纷案件中,车辆保险的“无责免赔”、“高保低赔”和保险公司怠于定损等是引发纠纷最多的热点问题。
“无责不赔”指的是,如果车主投保了商业车损险,发生交通事故后,车主一方如果无责,其所投保的保险公司将不会进行赔偿。目前试点的“代位求偿”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应该协助被保险人向责任方进行索赔。这对于无责车主来说是极大便利,但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成本。
今年1-4月,全国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45.38亿元,同比增长13.41%;财产险共赔付770.34亿元,同比增长31.50%。一季度上海地区的车险业务承保利润率仅0.79%。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代位求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将大增。
在市场压力下,保险公司更加倚重电销、网销等新渠道。目前保险公司竞相设立“第二电销中心”。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天平保险近日获准在上海设立第二电销中心。此前,太保财险、阳光财险、大地保险均已获准开设第二电销中心,另有大批保险公司排队申请电销牌照。
其实,建立电销中心的门槛不低。业内人士介绍,保监会对电销中心的要求是,坐席达到500人以上,累计直销保费达到10亿元以上。
今年初以来,电销模式也遭遇发展瓶颈。车险电销模式凸显产品同质、价格同质的问题,在新增客户有限的情况下,存量客户被挖掘殆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安产险在上海地区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9%,而去年一季度的同比增幅高达43.7%,增速下滑明显。
某保险公司车险业务负责人认为,电话车险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主流,主要是因为电话直销模式不依赖代理渠道,直接掌握客户。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接触客户充分了解车主的开车习惯,从而能够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保单。国内车险业务倚重电销、网销等新渠道仍是发展趋势,但需要从目前的以车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型。例如,应当为私家车车主设计个性化的条款,车主不同的驾车习惯和技术将决定其投保车险的价格高低。这样,无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如何,保险公司都能对客户精准定价,由此提高续保能力。据了解,人保财险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行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组,向全国五大区域派出十几个调查组进行实地调查。
为了争夺车险电话销售的市场,各保险公司都把电话销售车险作为未来业务的主打,几乎整个保险业都投入到了以车险为代表的网上售险平台的建设中。中国车险电话和网络销售即将进入井喷时代。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2010年的电话销售车险市场规模将可能超过100亿元。但是由于各公司相继加入电销行列已成为一种趋势,大多数车主表示对不断推销车险的电话不胜其烦。对此,保险专家表示,电话直销应该严防扰民。据悉,保监会曾下令规范电销业务,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对电话营销专用产品的呼叫管理,防止骚扰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