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保险市场化改革由商业车险起步
目前,国内车险分为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其中,交强险作为强制性险种,总体上以“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按照保监会规定的基准费率根据交通事故状况进行浮动。而商业车险则主要参照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等三套标准为主的费率模式,基准费率统一,并根据交通事故状况进行浮动,最多只能打7折。
市场普遍期待,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能推动商业车险的保费下降,但保险公司则在担心价格战再现并导致车险业务巨亏。为了应对可能的价格战,一些保险公司已在尝试推出二手车零部件附加保险,试图通过增值服务避免价格战。
刚刚召开的2012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披露的最新进展是,保监会正稳步推进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拟定及审批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设计新的商业车险费率体系,上半年已基本完成36个省区市商业车险示范条款纯风险损失测算工作。
国内保险市场化改革由商业车险起步,但举步维艰。
今年3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商业车险费率可由保险公司自行制订。
由于《通知》只是原则性指引,具体条款以及费率标准都还要等待保险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市场人士预料保监会之后会出台具体规则,“预计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但目前来看,这一进程已较原计划有所延迟。保险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内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讨论多年,监管曾经计划的改革时间表为今年7月份,但从有关《通知》的下发时间来看,日程已推迟至10月份。
市场人士称,由于去年10月份保监会原主席吴定富退休以及新任主席项俊波上任,监管部门需要更多时间制订更为详细的规范细则,改革时间因此推迟,起步时间甚至可能晚于10月份。但上述人士同时称:“应该年底之前会启动。”
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是整个车险业难见盈利的关键。综合成本率又包括赔付率和费用率,是被业界认为直接衡量财险业盈利强弱的主要标准。为了实现扭亏为盈,不少财险公司去年开始便相继调整车险业务结构,砍掉不见盈利、赔付率较高的车险险种,缩减车险业务。据记者了解,仅上海市场,就有人保财险、华泰财险、大地财险等多家公司实现了业务结构转型。
不过,要维持车险盈利并非易事。下个月起,交强险调整方案开始实施,面对责任限额的上调和费率标准的下调,包括人保财险在内的多家公司负责人深感“压力更大”。
据业内人士分析,交强险此番调整对财险公司首当其冲的影响便是交强险的赔付成本将会提高,费用率也会相应增加。此外,还会对其他商业车险尤其是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构成负面影响,因为随着交强险的责任限额从6万元调整至12.2万元,交强险对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可能会构成一定的替代效应。